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傳播出獨特的美學價值。
文|馮瑋
圖|網(wǎng)絡
來源|成長的可能
在2月18日舉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比賽中,“青蛙公主”谷愛凌不斷刷新高分,展現(xiàn)絕對實力奪得冠軍,最終以兩金一銀為自己的首屆冬奧會完美謝幕。
比賽結束的頒獎儀式上,谷愛凌戴著自己非常喜歡的中國熊貓的帽子登上領獎臺,也讓人不禁想起她此前穿過的龍紋雪服。
(圖片來源 新浪體育)
實際上,從冬奧會開幕的24節(jié)氣開始,中國元素在冬奧賽場上可謂無處不在,既彰顯著我們的運動員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也強調了我們對傳統(tǒng)與常規(guī)的突破和新生。
整個冬奧會背后都蘊含著中國故事。今日將迎來冬奧會的收官,在觀看閉幕式的同時,講講這些國風故事,讓孩子們感受下中國式浪漫吧!
一、火種
■ 火種臺——何尊
北京冬奧會儀式火種臺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傳統(tǒng)青銅禮器“何尊”,以“承天載物”為理念,采用了尊的曲線造型,紋路由下而上自祥云漸變?yōu)檠┗?,象征著北?ldquo;雙奧之城”的精神傳承。
(圖片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火種燈——長信宮燈
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火種燈的創(chuàng)意源于“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
(圖片來源 人民網(wǎng))
“長信”意為永恒的信念,代表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同時,火種燈采用了環(huán)保設計,與2200年前的長信宮燈隔空對話,也正是“綠色辦奧”理念的體現(xiàn)。
二、會徽、圖標與吉祥物
■ 會徽——書法文化
冬奧會徽“冬夢”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tài),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xiàn)代風格融為一體。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圖形上半部分展現(xiàn)滑冰運動員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現(xiàn)滑雪運動員的英姿。中間舞動的線條代表舉辦地起伏的山巒、賽場、冰雪滑道和節(jié)日飄舞的絲帶。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圖為蘇翊鳴參賽照)
會徽以藍色為主色調,寓意夢想與未來,以及冰雪的明亮純潔。紅黃兩色源自中國國旗,代表運動的激情、青春與活力。“BEIJING 2022”字體的形態(tài)上汲取了中國書法與剪紙的特點,增強了字體的文化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力,也體現(xiàn)了與會徽圖形的整體感和統(tǒng)一性。
■ 圖標——篆刻藝術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共30個,包括24個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和6個北京冬殘奧會體育圖標。
圖標設計,以中國漢字為靈感來源,以篆刻藝術為主要呈現(xiàn)形式,將冬季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巧妙結合,圖標以霞光紅為底色,寓意著日出東方,代表著熱情和希望,也為即將在春節(jié)期間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烘托出喜慶氣氛。
■ 吉祥物——冰墩墩與雪容融
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將熊貓形象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xiàn)了冬季冰雪運動和現(xiàn)代科技特點。
頭部外殼造型取自冰雪運動頭盔,裝飾彩色光環(huán),其靈感源自于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流動的明亮色彩線條象征著冰雪運動的賽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圖案,代表著主辦國對全世界朋友的熱情歡迎。
整體形象酷似航天員,寓意創(chuàng)造非凡、探索未來,體現(xiàn)了追求卓越、引領時代,以及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燈籠,是世界公認的“中國符號”,具有2000多年歷史,代表著收獲、喜慶、溫暖和光明。
頂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鴿和天壇構成的連續(xù)圖案,寓意著和平友誼,突出了舉辦地的特色;裝飾圖案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面部的雪塊既代表“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xiàn)了擬人化的設計,凸顯吉祥物的可愛。
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身體發(fā)出光芒,寓意著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代表著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xiàn)了冬殘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
三、場地
■ 張家口賽區(qū)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
在張家口賽區(qū)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因其跳臺剖面與中國傳統(tǒng)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而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它也是工程量最大、難度技術最高的競賽場館。
(圖片來源 人民日報)
如意,不僅帶給人造型上的美感,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心想事成”的寓意,更是寄托著對冬奧會和冬奧健兒的深切祝福。
■ 首鋼滑雪大跳臺——雪飛天
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北京城區(qū)內(nèi)唯一的雪上項目比賽場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永久性的城市滑雪大跳臺。
(圖片來源 人民日報)
“雪飛天”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而“飛天”與滑雪大跳臺項目的英文“Big Air”一詞,都有向空中騰躍、飛翔的意思。因此,“雪飛天”既形象又貼切,且極具中國味。每到夜幕降臨,在各種燈光的裝扮下,它又能放射出迷人的色彩。
為此,它又被賦予一個十分貼切的昵稱:“水晶鞋”。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國家速滑館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qū)標志性場館、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冰絲帶”除東門、西門兩個正門外,一共還有24個入口,這一數(shù)字,恰好與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相同。
(圖片來源 人民日報)
為了增加辨識度、方便各類客戶群快捷找到入口,場館運行團隊在入口處特別設計制作了帶有二十四節(jié)氣徽章元素的標識,希望借此打造為展示中國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 張家口賽區(qū)云頂場館——長城烽火臺
賽道出發(fā)區(qū)建成了長城上烽火臺的模樣,向下有一個極具古典意味的古房屋,再向下,有一個角樓,再往下是一座瞭望塔,這是三個道具區(qū)不同的風格。這些靈感就來自于山海關,它不僅美觀,還具有防風的實用功能。
(圖片來源 光明日報)
四、運動員裝備及項目展示
■ 谷愛凌——中國龍滑雪服
在她的滑雪板和頭盔上同樣印有祥龍圖案,雪板上用英文寫著“人中之龍”。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 女子冰球隊門將周嘉鷹——龍紋頭盔、龍騰虎躍明墻盾。
(圖片來源 周嘉鷹微博)
■ 男子冰球隊門將史密斯——京劇臉譜頭盔。
■ 武大靖頭盔——華夏戰(zhàn)神孫大圣。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 曲春雨頭盔——矯若游龍。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 金博洋——演繹臥虎藏龍。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 王詩玥、柳鑫宇——服裝靈感來自千里江山圖,共同演繹功夫熊貓主題曲。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 鵬程、金楊——非遺蘇繡比賽服。
(圖片來源 騰訊體育)
■ 殷正頭盔——游龍虎冠。
(圖片來源 新聞種草官)
■ 冰壺——水墨隊服。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五、獎牌及頒獎儀式
■ 獎牌——同心玉璧和天文圖
冬奧獎牌的同心圓共設五環(huán),意為“五環(huán)同心,同心歸圓”。獎牌背面鑲刻的同心圓環(huán)及24個點則取意古代天文圖,據(jù)設計團隊透露,其設計靈感來自戰(zhàn)國末年《周脾算經(jīng)》中的“七衡六間圖”,該圖主要用來描述太陽周年視運動規(guī)律和節(jié)氣變化間的關系。
北京冬奧會的獎牌采用玉璧作為設計素材,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nèi)涵,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人們凝聚在一起,而融入古代天文圖則象征著冬奧運動員們?nèi)缛盒前汨玻w現(xiàn)了天下同心的美好愿景。
獎牌名為同心 古代同心圓玉璧設計靈蓋源自傳統(tǒng)弦紋玉璧,正面有祥云紋和冰雪紋,背面有24個星星,中國人和天文的關系,也代表著運動員群星璀璨的狀態(tài)。
■ 頒獎工作人員禮服——瑞雪祥云
頒花儀式上,我們常常能看到禮儀志愿者身穿具有特色的頒獎禮服“瑞雪祥云”款款而來。
頒獎禮服“瑞雪祥云”的設計靈感,源自傳統(tǒng)漢服深衣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相連和對襟旋襖的款式。裙擺上,從冬奧會核心圖形中提煉出的山形與雪道線條元素極富動感。設計以“瑞雪”和“祥云”兩個傳統(tǒng)吉祥符號為主題。
(圖片來源 參考消息)
一如宋代詩人魏也創(chuàng)作的《次韻和李殿院詠雪》詩句:“瑞雪祥云見盛時”——從古詩中提煉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奧頒獎禮服的設計,以此表達對北京冬奧會的美好祝福!
■ 頒獎花束絨線花——非遺海派絨線編結技藝
“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絨線是舶來品,一百多年前,絨線編結技藝傳入中國沿海城市,中國手工藝人將東方傳統(tǒng)結繩技法與西方編結技藝相結合,這些豐富多彩的編結技藝在上海匯聚發(fā)展,逐漸形成海派絨線編結技藝,絨線花藝就是其中之一。
(徐夢桃獲獎時刻 圖片來源 北京冬奧會官博)
冬奧會頒獎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鈴蘭、繡球、月桂和橄欖6種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別象征著友愛、堅韌、幸福、團結、勝利與和平,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則增加一朵象征堅強的藍色波斯菊。
將中國非遺完美應用到體育賽事上,是我國歷史人文的呈現(xiàn),也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傳播出獨特的美學價值!
文章參考來源:
1、《人民政協(xié)報》:《火種臺、火種燈、獎牌......北京冬奧會上的這些非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有啥大來頭?》
2、《人民資訊》:《國韻冬奧丨 會徽、火炬、吉祥物……這些冬奧元素 盡顯中華文化底蘊》
3、搜狐號蘭英迷夢:《頒獎禮服像少數(shù)服飾?北京冬奧會頒獎禮服設計師的回答來啦!》
4、上觀號:《冬奧國潮細節(jié)拉滿!“雙龍”護腿,“長城”上飛檐走壁,外國網(wǎng)友:太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