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大戰(zhàn)的余波未了,讓更多國人感受到了圍棋這一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也讓愛棋道這家藏在胡同里的在線圍棋培訓公司初露頭角。
和圍棋職業(yè)七段棋手、多次國內大賽冠軍,如今愛棋道創(chuàng)始人王煜輝見面,是在“人機大戰(zhàn)”之后的一個午后。
北京難得的一個沒有霧霾的艷陽天。愛棋道辦公場地在雍和宮地壇附近,古色的院落、斑駁的磚瓦,郁蔥的樹叢中時來幾聲鳥叫。學圍棋以靜心,在這里辦公再適合不過。
“我小時候住在雍和宮墻根外面的藏經館胡同,這里附近有一個地壇棋社,我小時候在這里學過一段時間。所以對這里是有特殊的感情的。” 王煜輝說。
這段時間,人機大戰(zhàn)的余波未了,讓更多國人感受到了圍棋這一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也讓愛棋道這家藏在胡同里的在線圍棋培訓公司初露頭角。
愛棋道雖然成立不久,但卻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圍棋培訓勢力:在運營模式上,將圍棋培訓與在線直播結合起來,以此打破師資和地域的瓶頸;王煜輝是曾是國家隊職業(yè)棋手,聶衛(wèi)平八名弟子之一;憑借在業(yè)界的名氣和人緣,愛棋道簽約老師中有六名世界冠軍,包括柯潔(王煜輝曾短暫教過柯潔)??梢哉f,愛棋道是有些“自帶門檻”的。
創(chuàng)業(yè)初心:圍棋師資力量極不平均培訓,80%優(yōu)秀老師位于北京
2011年,王煜輝在青海西寧舉辦了一場職業(yè)棋手比賽。
參賽的選手中,有一名身體不便的小朋友名叫謝海濤,給王煜輝留下深刻印象。當時,謝海濤9歲,已經是非常厲害的小棋手,曾拿下青海省少年冠軍、成年冠軍,在當?shù)厥呛翢o疑問的第一名。
然而,全國圍棋師資極不均衡,最好的老師80%集中在北京;剩下的20%中又有90%在其他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可能零星的有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在教學。
對于謝海濤來說,在青海已經找不到一名可以教他進步的老師。
“青海全省一個職業(yè)棋手都沒有。海濤年紀這么小已經這么高水平,找不到老師教他,非常痛苦,只能在一些網站上下下棋。”
在網站上下棋但得不到老師的點評,就像做奧數(shù)但不知道結果是對是錯一樣,進步會非常有限。
謝海濤并不是孤例。
“在新疆烏魯木齊就有1.5萬名小朋友在學圍棋,學到業(yè)余五段的也有幾百名了。在很多城市,都得不到很好的繼續(xù)教育?!?/p>
對于很多家庭,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北京學圍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首先,孩子年齡太小,不可能一人來北京,需要家長陪讀,一年下來,租房、學費,至少十幾萬元。對于二三線城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家里的積蓄可能很快花光了。
“這就是線下教育的物理性邊界,你不可能去跨越?!?/p>
這五年以來,王煜輝一直和謝海濤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拔蚁胫绻幸惶炷茏鲞@樣一件事(指在線教育),會非常有意義。”
用在線直播“解圍”圍棋培訓
2012年,36歲的王煜輝從國家隊退役了。
隨后的一兩年,在線教育的苗頭興起。無論是YY叫板新東方,還是跟誰學明星公司創(chuàng)業(yè),都預示著在線教育的升溫。
“跟誰學是平臺化的概念,創(chuàng)辦時估值、關注度很高。那時候我想,圍棋在線教育這一垂直領域的機會也要來了。”
2014年9月,王煜輝開始著手籌備創(chuàng)業(yè),一年后愛棋道正式上線。
愛棋道的模式很明確:采用在線直播大班課+小班課模式,研發(fā)的課程覆蓋6K-9D(業(yè)余一段到業(yè)余五段),相當于從“小學”到“大學”,但不涉及“幼兒園”這一啟蒙階段。
圖為愛棋道直播界面
“開始學圍棋最好的年齡是4-6歲,建議接觸圍棋的第一年到線下去學習,因為年齡比較小,在電腦上學習自控力不夠;而且小朋友學圍棋也需要相互感染的氣氛。原則上學圍棋第二年,就可以使用我們研發(fā)的這套系統(tǒng)?!?/p>
愛棋道的課程是階梯式的。針對“小學生”和“初中生”,采用直播大班課的模式教授知識點,涵蓋了布局、中盤、官子、定式、死活等圍棋中所有的技術點。
到了高中和大學階段,學員可以繼續(xù)在大班課學習,當然也有機會參加6人的小班訓練。
愛棋道最初首先上線的是小班課,從2015年9月份到現(xiàn)在,服務了700人次。
“這700人次都是高端用戶,在當?shù)貙儆诿餍菍W員,對于其他學員是有示范效應的?!?/p>
今年2月份,愛棋道針對地方棋院業(yè)余4段以上的棋手,舉辦了兩期網絡冬令營活動,一共有190名學員報名,這已經超過了實體冬令營的規(guī)模。
相對于6人的小班課,大班課是愛棋道未來要要點突破的方向。今年3月16日,第一個30人大班開始內測。短時間內,愛棋道的大班會控制在50人以內。王煜輝的目標是,2017年服務2萬人次,平均每個月服務1600人。
職業(yè)棋手創(chuàng)業(yè),師資是天然的優(yōu)勢?!拔以谶@個行業(yè)這么多年,愿意跟我一起做事情的人還是很多的?!睈燮宓廓毤液灱s的25名職業(yè)棋手中,世界冠軍就有六名,包括柯潔?!八麄兘^大多數(shù)是我以前帶過的學生?!?/p>
愛棋道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圍棋愛好者。前不久,愛棋道獲得了未來工場和ATA創(chuàng)始人馬肖風的天使投資。
圍棋培訓市場規(guī)模200億人民幣,練內功,等風來
“人機大戰(zhàn)”之后,王煜輝明顯感受到市場的一些變化。
“從韓國的反應來看,圍棋培訓人數(shù)激增,圍棋書籍賣斷。一周以內有10萬人報名,大大小小的培訓班已經爆棚?!?/strong>
這段時間,王煜輝每周會接到幾十個家長的電話,請他推薦附近的圍棋學校?!耙郧暗臅r候一周只會接到兩三個?!?/p>
這種情景恰恰是圍棋培訓行業(yè)希望看到的——學圍棋的人群基數(shù)高了,金字塔底層厚了,自然大河有水小河滿。
即使未來的增速無法估量,目前的數(shù)據(jù)也依然可觀:
在中國,目前成人棋迷約2000萬人,在各地培訓機構學習圍棋的少年棋手約500萬人(如果加上在幼兒園和小學學圍棋的在校學生,學圍棋的少年棋手超過800萬人)。在500萬少年棋手中,執(zhí)著于學圍棋、具有強烈粘性的棋手約300萬人。
如果每位棋手每個月學費600元,那么300萬人每年的學費約200億元,這還不包括參加比賽、買棋盤棋子等衍生品的規(guī)模。
而且,中國的棋手數(shù)量正在不斷遞增。中國棋院數(shù)據(jù)顯示,1段-5段的段位證書發(fā)放數(shù)量在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2015年發(fā)放的段位證書約20萬張。
級位證書發(fā)放則是一個更為龐大的工程,由省一級棋院負責監(jiān)發(fā)?!懊磕臧l(fā)出去的證書預計有40-50萬張。而且,不是每個棋手都去參加比賽?!?/p>
再看線下圍棋培訓機構的情況。王煜輝說,目前全國圍棋培訓機構大約2萬家。由于師資的限制,大多數(shù)針對啟蒙階段學生,這從側面印證了在線直播模式的發(fā)展空間。
“隨著80后、90后這批年輕人當了家長,他們不會像我們父輩,要求孩子必須學奧數(shù)、劍橋英語,而是對琴棋書畫等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越來越高。而圍棋作為琴棋書畫中唯一一個有勝負概念的傳統(tǒng)文化項目,一定有更好的前途。”
他堅信,風一定會來,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圍棋培訓這一賽道一定會出現(xiàn)一匹黑馬。
“今年主要是修煉內功、打基礎,做教研、技術開發(fā),積累種子用戶,把最優(yōu)秀的明星學員聚在我們身邊。如果風來了,你是一頭沒什么用的豬,也吹不起來?!?/p>
“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一件苦逼的事”
或許是因為30年的下圍棋經歷,王煜輝和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相比,多了一分“淡然”的氣質。
“沈文博(未來工場合伙人)也老批評我說,‘我勸別的創(chuàng)業(yè)者是‘慢一點’,我看你怎么那么慢,你得快一點,招生上也得著急呀。'”
“有些事急也急不出來,有好的規(guī)劃就好。下棋這些年,都經歷過。我心態(tài)比較好,沒覺得創(chuàng)業(yè)是多苦逼的一件事,我很享受?!?/p>
“當然,創(chuàng)業(yè)總要有時間壓迫力,不能因為準入門檻高,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我們現(xiàn)在還在快馬加鞭的往前跑,希望把后來者的距離拉的越遠越好?!?/p>
2009年,王煜輝在參加金立手機杯圍甲聯(lián)賽
職業(yè)棋手創(chuàng)業(yè),可以看出骨子里對圍棋的熱愛。
和他的聊天中,他會談到圍棋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訓,得心悟,得天壽。他會談到棋如人生,比如圍棋十訣中的不得貪勝,“做人要知足,不可以過分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比如入界宜緩,“看到別人擁有的,不要急于和別人搶,在圍棋的地盤上,我們可以和平共存。”
“所以圍棋要知進退,知棄守,知厚薄,不可強攻,不可硬守,圍棋的本質是和?!?/p>
“但這些得到了一定水平才能體悟到?!边@也是讓他憂心的地方——一些圍棋培訓機構為了續(xù)費率,人為拉長學習周期,原本半年可以學會的技術拉長到2年。
“圍棋就像爬山,啟蒙相當于走了第一步,世界冠軍相當于登上了山頂。爬山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風景,這是那些把培訓當成生意的人看不到的??上У氖?,如果孩子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就失去了看到更美麗風景的機會。”
“我們是職業(yè)棋手,除了賺錢,還想有更多的意義?!?/p>
—————
王煜輝,圍棋七段選手,10歲開始學圍棋,12歲離開父母獨自到河南平頂山,在煤礦隊呆了九年。14歲成為一名職業(yè)棋手,七年后,進入了國家隊。22歲,師從聶衛(wèi)平。曾獲“牡丹卡杯”全國名手賽冠軍、“永大杯”冠軍、第7屆三星杯四強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