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不應該與機器人在它擅長的領域競爭,其次,不能把學生當成機器人訓練?!?/p>
多知網12月12日消息,“2019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辦。會上,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里以“人工智能——未來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里)
蔣里舉了一個例子,斯坦福大學在2018年做了一個人工智能律師,跟20個很有經驗的律師進行比賽看法律文檔。最后人的正確率是85%,而機器的正確率是95%。人平均用一個半小時,機器平均用26秒。
美國勞工部曾發(fā)布一個文件指出,現在上小學的孩子長大以后要從事的工作有65%現在還不存在,這給教育系統(tǒng)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原因是不知道靶子在哪兒。現在的中小學生有可能成為剛進入社會就被機器代替的一代人。
科技快速發(fā)展的同時,現代社會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1900年之前人類的知識總量是100年翻一倍,50年之前是25年翻一倍,現在是一年翻一倍。
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蔣里認為:“首先,我們不應該與機器人在它擅長的領域競爭,其次,不能把學生當成機器人訓練?!?/p>
為此,斯坦福大學提出了人工智能思維(AI THINKING),包含三方面:了解人工智能運行模式;把自己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區(qū)別開來的能力;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協作的能力。
“人工智能思維是未來社會的常識,它在中小學階段和數學一樣重要。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提前15—20年接觸到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思維、機器人、設計思維等等。用最前沿的科技點燃孩子的學習內在動力?!笔Y里表示。
人工智能時代下,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與培養(yǎng)目標需要改變,這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變革”圓桌論壇上,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游戲專委會秘書長肖海明提到,現階段,“人工智能+教育”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把人工智能本身當作一個工具來去解決教學當中的問題,再一個把人工智能本身當作一個學習的對象,提高孩子們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
學霸君合伙人兼首席科學家陳銳鋒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教育”有三個連接可以再突破?!暗谝?,連接人與內容,可以做得更好更流暢,內容做得更精細化;第二,連接人與人,把老師和學生連接得更緊密,未來還能把學生和學生、老師和老師之間也進行連接;第三,連接人與機器,現在數據采集后回饋的還不夠,對于跟教育相關的垂直領域的反饋能幫學生學得更好?!?/p>
從人工智能將改變學習方式的層面而言,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主任賈積有認為,人工智能將服務于終身學習的教育環(huán)境。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將可以學到其想學的知識,而且這種學習是個性化的,就像老師可以在旁邊隨時隨地進行輔導。
此外,當日會上,搜狐教育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據介紹,搜狐教育研究院將借助平臺的優(yōu)勢,為不同的受眾提供教育服務,打造一個教育內容媒體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