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課的轉運期到了嗎?
文 |王上
這個暑假,教育產業(yè)最吸睛的當屬大班課,上億級別的廣告投放、巨頭的涌入都為網校賽道增添了一把火。與之相對的是,1對1和小班的聲勢減弱,尤其是小班,依舊不冷不熱。
從學科輔導來看,在線教育企業(yè)紛紛加碼大班課,嘗試小班模式者則顯寥寥。多位從業(yè)人士分析,小班的模型很復雜,學生組班、本地化教材、培養(yǎng)管理老師以及運營都有很多難題,跑出來會很慢,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新東方在線旗下在線K12產品東方優(yōu)播成為了一個另類:采用20人小班課在線互動直播方式,雙向視頻,根據(jù)城市開設課程,渠道下沉建城市服務中心(線下體驗店)。
這被稱為“樂播課LBOC”(Location-Based Online Course)模式,試圖解決小班的運營難題。
8月初,暑假剛剛過去一半,東方優(yōu)播CEO朱宇(筆名“小狼”)曬出了成績單:“東方優(yōu)播暑假低價入口班招生人次已突破20萬,轉化率達20%。”
朱宇同樣認為小班模式前期打磨會很慢,但一旦跑出來就會迅速爆發(fā),他堅定看好小班的發(fā)展前景,在他看來,最長三年最短一年,這些采用大班模式的可能都要轉型小班。
小班課的轉運期到了嗎?
本地化是第一個門檻
全國有5種以上的中小學教材,互聯(lián)網教學面對的是全國各地的學生,要用哪一個版本?
大班課幾乎是使用了統(tǒng)一的自研教材,小班也可以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但是,在朱宇看來,如果教材統(tǒng)一,課程內容有效性低,跨區(qū)課程內容針對性比較弱,不能滿足學生的本地化需求,難以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
“本地化問題在小學階段可能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中學階段比較明顯。比如,一個學生上課外輔導的課發(fā)現(xiàn)跟公立學校老師講的知識點不同,進度也不同,那就很難帶來好的學習效果,最終家長不會買單。”
為解決內容本地化的問題,東方優(yōu)播對教材和招生都進行了本地化處理。
在教研方面,東方優(yōu)播進行了本地化教研,每一個科目每一個教材版本的都有重新研發(fā)。先通過東方優(yōu)播教研團隊研發(fā)后發(fā)給老師,然后老師根據(jù)所帶城市實際的難度順序進度情況改編教材。一般一個老師會帶1-2個城市。此外,老師們也會和當?shù)氐墓W校聯(lián)合教研。
做到了內容本地化,還需要運營本地化。
在運營方面,東方優(yōu)播在全國建立了線下體驗店。家長通過線下體驗店報名時,會有店員引導家長給孩子報到相對應的城市,比如,大同的學生必須報在大同班,東營學生必須報在東營班……家長不能自由報名,只能報所屬城市,如此以來,招生與內容才能夠匹配。
在朱宇看來,東方優(yōu)播的線下體驗店與其他家最大的不同是,做到了與本地化招生接軌。“其他家可能僅僅是體驗店,班級并沒有按城市分,最終還是全國統(tǒng)一分班。這樣就沒有把渠道下沉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
東方優(yōu)播的招生入口僅有一個——線下體驗店的低價入口班,這就保證了生源的純粹性,家長是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孩子是中等偏上的,能高效按屬地進行分班。
本地化之后,分班也就相對簡單了,接下來要把當?shù)氐膶W生按層次進行分班。東方優(yōu)播會進行入學考試診斷,把水平相當?shù)?0名學生分到同一個班級。
截至今年8月3日,東方優(yōu)播暑假低價入口班招生人次已突破20萬,這就是體驗店帶來的成果。線下體驗店一是解決了本地化招生和分班的問題,二是實體更容易獲取家長的信任,降低了獲客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線下的招生推廣成本遠遠低于線上,一個門店一年的投入,裝修、房租、人員費用加上推廣費用,一年40萬到60萬元。
因此,東方優(yōu)播的獲客成本要大大低于其他的在線教育企業(yè),朱宇透露:“東方優(yōu)播的獲客成本大概是大班課獲客成本的1/5到1/10。大班能到1000元,我們是到100-200元。”
東方優(yōu)播模式看似非常重,毛利潤低。但是,與大班課動輒上億的營銷投放,實際上凈利潤或許還高于大班課。
在朱宇看來,本地化關鍵,在線產品本地化之后才能輻射更多的地區(qū)和學生,且效果相對能夠保證,能帶來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的改變,從而產生良好的續(xù)班率。
線下體驗店的運營考驗店長能力
在東方優(yōu)播的“重”模式中,將線下和線上進行了有機結合。
線下的部分就是體驗店,它主要作用是宣傳引導和體驗,教學、課后服務、教務管理、購買課程等其他環(huán)節(jié)全部在線上完成。
也就是說,東方優(yōu)播的線下體驗店不需要教務,甚至沒有財務、收銀、出納,人員配置上只需要一個店長加3-4個店員即可。
線下體驗店對于在線教育企業(yè)而言是一種新的嘗試,當前很多在線教育機構也在探索這種方式。
東方優(yōu)播已經摸到了自己的門路。
對于線下體驗店選址,朱宇提到要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要選擇新東方學校不在的城市,避免雙線作戰(zhàn)資源浪費;
第二就是要選城市人口(含市區(qū)和近郊)超過100萬人的,這樣的城市整個K12的人群大概就能夠有10萬到20萬,平均每個年級能夠有1萬到2萬人;
第三是所選城市人均GDP人均能夠達到4萬元,這代表家庭有足夠的支付能力,這4萬元正好是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GDP,也正好是學而思創(chuàng)辦的那一年。
但是,線下體驗店也存在挑戰(zhàn)。這個模式對有經驗的店長要求比較高,需求大。目前,東方優(yōu)播已經進入到70多個城市,未來目標是300多個,如何招到合適的店長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朱宇點出了東方優(yōu)播培養(yǎng)店長的核心:“這需要總部自己要很懂,才可以用中央集權的打法,如果總部自己不懂,就變成諸侯自己去打。”
東方優(yōu)播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新東方旗下的公司,所以新東方有很好的做線下市場運營的經驗,可以直接推廣,所有店長都要經過東方優(yōu)播統(tǒng)一的培訓,統(tǒng)一的要求,統(tǒng)一的打法。
而東方優(yōu)播對店長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對當?shù)氐淖兺芰Α?/span>當前,東方優(yōu)播招店長也不是冷啟動:第一部分來自于想回到老家發(fā)展的新東方員工,第二類是新東方的粉絲們(包括地方的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第三類是本科院校管培生。
“去年寒假對店長們做了一次試練,結果超出了預期,這代表店長統(tǒng)一培養(yǎng)的模式跑通了。”朱宇長舒了一口氣。
教師培訓與管理是最大難點
小班的難,難在運營的繁瑣與復雜。
“大班是門檻最低的模式,其次是1對1,最后是小班。小班的運營很難,最難的是規(guī)?;瘶藴驶囵B(yǎng)老師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可能只有新東方和好未來才具備。”朱宇說道。
這是因為大班模式不需要太多的老師,比如1萬個學生可能才需要1個老師,因此對老師的管控壓力比較小。
1對1則是隨著學生規(guī)模的增大,對老師的管控能力也會加大。但是,1對1的好處是學生覺得老師不好可以隨時更換,小班情況卻不同,小班中1個人不喜歡某個老師,機構不會換老師,因為換老師的成本太高了。
朱宇提到,“小班可能會出現(xiàn)一半的人喜歡某位老師,一半人不喜歡。這種情況下也是不好去換老師,只能倒逼我們提高教學水平,這就決定了小班課的門檻比較高。”
因此,從一開始選拔老師,東方優(yōu)播就選擇了高門檻,比如優(yōu)先錄取211、985高校畢業(yè)的且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
在選拔老師與培養(yǎng)老師方面,東方優(yōu)播已經形成一套規(guī)?;藴驶捏w系。
標準化是通過流程規(guī)范來實現(xiàn),如東方優(yōu)播遵循新東方的七步教學法 (進門考-新授課-課堂落實-查漏補缺-出門考-課后落實-結果公示),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針對小班教學的優(yōu)化。
“標準化實際上是最低限度的服務要求和最低限度的教學要求,因為教學其實還是追求個性化的,所以在底線上該有的服務必須做到位,嚴格管控,底線的教學要求做到位,在此基礎之上,老師可能有的活潑開放、有的理智冷靜。”朱宇說道。
目前,東方優(yōu)播的老師全部在北京,而基于武漢高校云集,也在武漢建立了師資中心,未來會有一半老師在武漢,一半老師在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方面,大班課的雙師模式有“主講老師+輔導老師”,主講老師保證了教學質量,輔導老師擔任作業(yè)批改、督促學習的職責,保證了學習效果。這是大班運營端一個很大的升級,正是因為加入了輔導老師的角色,大班課的完課率和續(xù)費率才得以改善。
東方優(yōu)播背后其實也是“雙師”,有主講老師和跟班助教。但是,東方優(yōu)播卻強調“單師”——更注重主講老師的作用。東方優(yōu)播把課后答疑解惑環(huán)節(jié)也交給了授課老師;助教則相對較輕,僅負責提醒上課、輔助教學、發(fā)送通知等。
朱宇解釋:“我們其實是加重了服務,這樣設置因為授課老師對學生更熟悉,能提供更為細膩周到的服務,而且他們的專業(yè)性更能獲取家長的信任。”
總體而言,東方優(yōu)播打造了一套嚴密的管理體系。在朱宇看來,小班本質上也是勞動密集型的,因此,管理體系層級管控要到位,這就要求不僅僅是最高的負責人有經驗,每一個層級都需要有相關經驗,每個人都知道遇到什么事情該怎么去處理,這樣整個管理體系才可以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而這樣的運營體系不是一天能夠建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
三年內大班直播轉向小班?
雖然熱點都撲向了大班課,但是,朱宇一副淡定的樣子,他預判,“1-3年內大班會轉向小班。”
因為小班的打磨周期比較長,所以大家可能忽略了小班的發(fā)展。朱宇拿小班起家的好未來舉例,當年好未來上市兩年的時候,很少有投資人關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小班模式本身就是用比較溫和的速度去擴張”。
“大概在2012年,好未來剛開始上市的時候就以40-50%的速度在增長,但投資者看不上,直到好未來做到了70億、80億的時候,還是維持了40-60%的增長,投資者才發(fā)現(xiàn)這個真的很好,所以2016年之前好未來股價漲得很慢,從2016年后好未來股價開始暴漲。”
線下的模式會折射到線上,在朱宇眼里,在線小班的本地化體驗、學習效果和財務模型都是最優(yōu)選。
從財務模型來看,朱宇認為行業(yè)對財務模型可能存在誤區(qū),財務模型只能決定毛利潤,而最終決定商業(yè)模式長久的是凈利潤。
“大班的毛利潤高,但是由于行業(yè)內競爭激烈,廣告戰(zhàn)打不停,再加上門檻低,新的選手不斷進來,流量成本會繼續(xù)抬升,最后凈利潤會很低。”
顯然,此時此刻,大班課的決戰(zhàn)還在進行之中,小班與大班的角逐還未來臨。
也有投資人向多知網分析,每一種模式都有自己的優(yōu)劣,其實各自也都在進化之中:
1對1起量很快,可以說不依賴整個體系的增長而增長,但是盈利卻比較難,因為客單價,獲客成本非常高,教師成本也非常高。
大班是看起來財務模型比較好,客單價低,師資壓力小,但是,對互動性和服務的要求都比較高。
小班模式的續(xù)費率和完課率很高,學生的Lifetime value(生命周期價格)更大,那么就會得到更好的Future value(未來值)。小班模式的復雜性和運營難度注定前兩年肯定不是很快,但一旦打磨得成熟了,會更為穩(wěn)定。
3年內的風向是否會改變?需要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