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O2O的戰(zhàn)火剛剛平息,在家教O2O圈,同樣上演了一場“補貼”大戰(zhàn)。當前家教O2O公司不下10家,多數或多或少都有針對家長和老師的補貼政策。但,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的瘋狂補貼模式,教育行業(yè)能復制嗎?
多知網3月24日消息,今年2月份,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并,當時,一篇《搖搖招車死亡背后:假如當時砸了1000萬》的文章也正在圈里熱傳。
“假如當時我們向市場投入1000萬,或許今天最終站在臺上的該是搖搖。”曾經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張濤如是說,讓人不禁唏噓。
打車O2O的戰(zhàn)火剛剛平息,在家教O2O圈,同樣上演了一場“補貼”大戰(zhàn)。那么,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的先例,家教O2O能復制嗎?
家教O2O上演“補貼”大戰(zhàn)
在家教O2O公司中,昂立教育董事長劉???、精銳教育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胡國志創(chuàng)辦的輕輕家教,是“補貼”模式的代表,業(yè)界評價其補貼“非常兇猛”。
輕輕家教在和訊微博發(fā)布的信息顯示,用戶推薦一個新學生家庭在30天內發(fā)布第一單家教需求,獎勵100元;推薦1名新家教老師在7天內成功搶到第一單,各獎勵30元誠信推薦,多推多獎。老師每天在線6小時且有成功搶單,獎勵6元。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多知網獲悉的一份輕輕家教2月份教師收入排行顯示,“冠軍”當月總收入75850元,其中輕輕家教扶持18000元。在收入排名前二十的老師中,總收入從75850元到30500元不等,其中輕輕家教扶持金額從1000元到18000元不等。
365好老師從去年8月份就開始對用戶和教師進行補貼。去年8月份到10月份,365好老師提出“你上課我補貼”,新注冊用戶以及需要擴科的用戶,每人均會獲得500元補貼,每次課會享受100元補貼。
現(xiàn)階段,365好老師的補貼政策仍在持續(xù)進行。365好老師客服人員表示,在北京地區(qū),老師每節(jié)課收費若高于120元,365好老師將補貼給用戶40元,一周最多補貼兩次。新注冊用戶將獲得100元現(xiàn)金券,購買課時10次以上可使用該現(xiàn)金券。
多知網了解到,當前家教O2O公司不下10家,多數或多或少都有針對家長和老師的補貼政策。
能否復制滴滴打車模式?
但,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的瘋狂補貼模式,教育行業(yè)能復制嗎?業(yè)界有不同的聲音。
支持者認為:消費者和老師都能接受家教O2O這種P2P的交易邏輯,只不過,需要平臺持續(xù)補貼來培養(yǎng)老師和家長的習慣;
教育這種基于熟人的交易,比基于陌生人交易的打車粘性更高,對老師、家長進行補貼,是快速搶占市場、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家教O2O的競爭,脫離不了滴滴打車、快的打車那樣同類機構幾乎同質化的競爭。補貼是拉鋸戰(zhàn),也是一場淘汰賽。
365好老師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馬長久對教育與打車補貼的態(tài)度則是“有待思考”。
他認為,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給予的補貼有這樣大的影響力,有幾個前提條件:第一,標準化的商品與服務。第二,明確的、可立即解決的痛點(打車難);第三,高頻、低價格。
與之對比,教育有幾點不同:第一,教育是非標準化的商品,更多的是個性化的服務;第二,用戶首先關注的是效果,價格其次;第三,教育的消費多是低頻、高價格,企業(yè)能給的補貼優(yōu)先,用戶對補貼的感知也有限。
“教育低頻高單價的謹慎決策,是否可以用補貼玩轉,這點還有待思考。”馬長久說。
更有反對者的聲音認為,補貼并不適合于教育行業(yè)。請他教是沒有“參戰(zhàn)”的代表。請他教CEO陳遠河認為,復制滴滴打車成功模式,沒有分清教育與打車的本質,“出租車司機沒有好壞之分,而教育有。我們一分錢都不會補貼。”
搜師徒CEO 陳坤祥同樣認為,補貼不適用于教育行業(yè),因為一旦用戶發(fā)現(xiàn)效果不佳,他們會果斷停止并對平臺產生差評印象,結果將適得其反。
補貼大戰(zhàn)只是開始,家教O2O要過這幾關
持續(xù)的補貼,依賴于企業(yè)融資能力,彈藥要充足。多知網了解到,多家家教O2O的新一輪融資都已接近尾聲,預計補貼大戰(zhàn)短時間內不會停息。
“補貼”只是開始,家教O2O模式要想建立起來,面臨著幾個關鍵點:
一是教育市場。長期以來,家長依賴于線下培訓機構。家教O2O沒有固定的場地,一些家長感覺“不接地氣”,對這種新興的模式持觀望態(tài)度。在這方面,“補貼”的競爭方式雖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補貼是教育市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有一些機構,開設了地推團隊,到學校附近“蹲點”與老師交流。
二是信任機制的建立。雖然家長對家教O2O模式形成了認知,但不想把孩子當做“小白鼠”去做實驗。
雙方信任的建立,依賴于教學的口碑。據悉,市場上的教育O2O對老師的審核嚴苛程度不一。陳遠河以“請他教”自身發(fā)展舉例,早期曾在北京開拓了4000名老師。當時,對老師開放注冊,完成審核后即上線。如今,請他教改變策略,加大對老師審核力度,老師需要到請他教面試、試講,通過后才能上線。此輪篩選后,請他教北京地區(qū)的老師只剩下400人。另外,請他教作為平臺方會承擔更多的角色,比如對授課服務過程進行管控,如果學生、家長對老師不滿意,請他教會進行賠付。
三是評論體系的建立。不僅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評論,也包括老師對家長的評論?;诖?,雙方將有更多相互選擇的權利。
四是合適的撮合機制,讓平臺上的老師賺到錢,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家教O2O這種去中介化的模式一旦發(fā)展起來,將對傳統(tǒng)的一對一機構生源造成一定的分流。劉常科判斷,“這輪家教O2O,會對線下一對一機構帶來很大的沖擊。線下一對一機構通過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互聯(lián)網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原有的線下一對一機構需要考慮怎么應對,怎么生存。”(多知網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