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作為消費者投訴的十大重災區(qū)之一,歷年315前后,均有一些教育機構“榜上有名”。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 歷年315期間教育機構踩到了哪些坑。
多知網3月15日消息,又是一年315,作為消費者投訴的十大重災區(qū)之一,歷年315前后,均有一些教育機構“榜上有名”。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 歷年315期間教育機構踩到了哪些坑。
退費難
退費難問題恐怕在行業(yè)內普遍存在,由于教育培訓班都是先交費后上課,退費難成了普遍問題。網絡上,對此的報道也是連篇累牘,2013年4月,某培訓機構被爆苛刻退款條件,每個學員數萬元學費,卻要求學員若退款一要滿足在入門課后7-30天的時間期限內,同時要滿足在第一單元學習期間內。
退款似乎存在于大多數培訓機構中,合同中對退款方面的條件也規(guī)定的相當嚴苛。如留學機構會規(guī)定在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前,退款各多少錢,但是,通常在第一個時間節(jié)點前,機構老師還沒有開始服務,也會被扣相應的費用。
無辦學或留學資質
長期以來,培訓機構常被媒體報道“無證辦學”。
關于無證辦學,幾乎所有大中型教育機構(或分校、教學點)都或多或少存在這個問題,這更多的涉及到政策層面,非一家機構或一個行業(yè)所能扭轉。具體原因可翻閱多知網之前的報道《龍文一分校被指無證辦學,誰使他們無證辦學?》
虛假宣傳
不久前,上海工商局發(fā)布12家涉及虛假違法廣告企業(yè)公告,某培訓機構上榜,原因是在宣傳中稱使用了“全國最大最專業(yè)的職業(yè)教育培訓院校”,“學生量全國領先”,“通過率全國第一”等字眼。
虛假宣傳是教育培訓行業(yè)較為普遍的現象,從留學行業(yè)的宣傳來說,基本上每家都是”第一”,每家都是“最專業(yè)”。
此事也給了其他機構警示,廣告宣傳要注意事實依據,否則有被指虛假廣告的可能性。
出售信息
媒體報道,2015年1月下旬,6名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被海淀檢察院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公訴至法院。這起案件涉及200余萬條個人信息,每條信息包含所在學校(北京市的中學或小學)、學生年級、學生及家長的姓名、學生及家長的聯系方式,部分信息還含有家庭住址。
這些個人信息被家教、培訓行業(yè)的人用來做精準的定向營銷,向特定人群發(fā)送招生或培訓信息,并取得明顯效果。一名在案的培訓機構負責人稱,通過這種方式,他每年的招生量能增加25%。
出售信息在教育培訓行業(yè)早已有之,因為教育培訓機構離不開數據庫營銷,一條條家長信息就像一座座金礦,自然吸引了許多“掘金者”,有需求就有市場,因此一個買賣家長學生信息的完整鏈條應運而生。
卷款跑路
2014年,多家培訓機構校區(qū)被爆其校長卷款跑路,有的培訓機構給出的解決方式是協助學生轉校至其他校區(qū),有的則不僅課沒有辦法再上,而且家長預交的一年甚至兩年的學費打了水漂,無法退費。
教育培訓行業(yè)存在的上述問題早已有之。教育機構們只有最大程度得為教育行業(yè)保持好的形象,才能讓更多家長學生信任并選擇合適的教育機構。在這一點上,大機構應該做出表率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此類情況的發(fā)生。大環(huán)境好了,這個行業(yè)才能被更多的消費者認可。(多知網 Ci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