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類培訓是教培一個重要的分支。由于用戶需求的特殊性(技能實用性強、就業(yè)掛鉤),IT培訓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和打法。在線時代,泛IT類培訓能玩出什么新花樣?可以看看麥可網和開課吧的案例。

泛IT類在線教育該怎么玩?

2014-05-04 15:06:37發(fā)布     來源:i黑馬    作者:IT耳朵  

       編者按:IT類培訓是教培一個重要的分支。由于用戶需求的特殊性(技能實用性強、就業(yè)掛鉤),IT培訓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和打法。在線時代,泛IT類培訓能玩出什么新花樣?可以看看麥可網和開課吧的案例。以下為i黑馬作者“IT耳朵”的報道,有刪改:

       總的來看,鑒于國內教育的實用、功利性較強,大學前教育(K12)、外語教育(兼留學培訓)、IT類教育等是較受歡迎和盈利較快的垂直領域。其中K12與外語培訓已經有人討論過,所以今天來討論一下IT類在線教育企業(yè)在內容、用戶、終端和盈利模式方面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

       一、怎樣讓用戶更樂于掏錢?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在線教育并不是把干巴巴的課堂實錄做成視頻搬到網上就行了。IT類在線教育也不例外,他們需要使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把所有的內容重新制作,實現“互聯網化”,變得易學易懂并且讓用戶樂于掏錢。

       “互聯網化”只是把內容在呈現形式上加以變形而已,不容忽視的是,IT類教育比其它在線教育更加偏重實用性,它不僅要求課程更貼近實戰(zhàn),學完就能上手,還要求內容要與時俱進、時時更新,保證學員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在一撥又一波的互聯網浪潮中落伍。不同的專業(yè)機構對此有不同對策,如麥可網集中于移動互聯網(app開發(fā)和職業(yè)英語)培訓,而開課吧的內容設置則更寬一些,包括基礎和前沿泛IT類課程,不僅有常見的編程語言教育,你甚至可以找到“互聯網營銷”這類奇葩而又實用的課程。

       問題在哪里?互聯網的迭代周期越來越短,要求這些培訓機構要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因此對于在線IT教育從業(yè)者來說,是鐵打的平臺,流水的講師。不斷更換課程講師意味著其授課風格的不斷變化。既要保持課程易學易懂,還要保持課程風格的統(tǒng)一,這對IT在線教育機構課程策劃、制作團隊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二、怎樣留住用戶?

       可以看看在線IT培訓網站麥可網和開課吧的案例。麥可網是在網上自聘優(yōu)秀導師,制作課程并上線推廣,開課吧是在與國內高校的線上合作中發(fā)展起來的,也自聘教師,它試圖把Coursera和Lynda.com模式結合起來,學分和證書均可通過在線學習獲得,稱年盈利已超500萬元。

       麥可網和開課吧是怎樣吸引和留住用戶的呢?

       首先是內容拆分。麥可網將課程拆分,每段課程收費在幾百元左右,實現了用戶不經客服咨詢而直接付費的效果。開課吧做法則是在線課程直接免費。想要享受導學、作業(yè)批改、考試乃至拿證等后續(xù)服務?請付費。一個賣課程,一個賣服務,這是二者的主要區(qū)別。

       其次,充分利用大數據,促使教育平臺電商化。如同在電商平臺購買一件商品會收到類似推薦一樣,用戶在使用課程服務之后,系統(tǒng)將會根據情況向用戶推薦相似課程,提高用戶駐留時間和使用頻率。公開資料顯示,開課吧已經著手做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課程推送技術。

       第三,開發(fā)B2B模式,與高校合作,保證穩(wěn)定的學員數量。通過B2B業(yè)務,一些課程可以借高校學生在線學習,導入用戶流量,學員也可在結業(yè)之后還利用此平臺進行后續(xù)學習。麥可網則是直接的B2C模式,一年多的時間里,注冊用戶發(fā)展到40000多人,付費用戶在1500人左右;而開課吧注冊用戶為2000人(上線時間剛一周),但通過B2B2C模式,在高校開課后可導入上萬人的付費學生用戶;因此,IT類在線教育發(fā)展初期,如果不打算燒錢,B2B模式是個不錯的保險鎖。

       問題在哪里?大數據、開發(fā)B2B模式固然是避免少錢、且能保持學員數量穩(wěn)定、吸引回頭客的雙贏策略,但構建B2B模式所花費的時間、技術成本較高,并非所有玩家都能承擔得起;同時,從B2B模式中吸引回頭客的前提,是要保證內容質量出眾,這對課程設置、輔導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間接抬高了內容制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