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是否參加校內課后服務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
多知網(wǎng)3月24日消息,《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3月20日正式公布,自2018年4月20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
《意見》提出校內課后服務時間原則上為正常上課日的早上上課前、中午及下午課后至18:00止,課后服務包括在校早午餐服務、午休和課后托管三項內容,中小學生是否參加校內課后服務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校內課后服務堅持公益普惠性原則。
時間段與內容服務方面:
明確課后服務時間為早上上課前、中午及下午放學后至18:00止。具體服務時間由縣級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定。
服務對象為本校在讀的學生,要優(yōu)先保障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家庭經(jīng)濟困難兒童和中低年級學生等亟需服務群體。
課后服務包括在校早午餐服務、午休和課后托管三項內容。具體內容視學校情況選擇開設,不強制要求,但鼓勵學校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活動方面:
在校午休服務:一般安排在教室,或經(jīng)過改造具備一定條件的圖書館、閱覽室、多功能室、體育館等場所,并均應具備消防安全使用條件。條件較優(yōu)越場所應優(yōu)先提供給低年級學生使用。
課后托管服務的活動內容主要有,在不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安排學生做作業(yè)、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青少年的影片等課外活動。嚴禁將校內課后服務作為學校教學的延伸,進行集體教學或“補課”。
服務成本方面:
《指導意見》明確,課后服務的公開性原則、自愿性原則、公益普惠性原則。
中小學生是否參加校內課后服務,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
學校開展課后服務,要主動公開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措施、費用標準等事項要求,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jiān)督。
同時,課后服務堅持公益普惠原則,有條件的地方探索以財政投入為主,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確實不具備條件但有課后服務需求的地方,可探索政府和學校支持、家長合理分擔運行成本的做法,多渠道解決經(jīng)費來源,由各地根據(jù)具體情況請合理確定成本分擔機制。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收費方面:
在財政投入及社會資助不足的情況下,由家長承擔課后服務的費用,其中由學校提供的早餐、午餐收費項目按照物價等部門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由學校代收;午休、下午課后托管服務由第三方社會機構根據(jù)家長自主選擇項目收取相關費用,收取的費用要進行專賬管理。
此外,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教職工在按質按量完成正常職責工作任務后,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并取得相應的勞務報酬。
學校不能硬性要求教師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更不能把教職工是否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與評先、評職稱掛鉤。
教職工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并取得相應的勞務報酬,勞務報酬視情分別在學??冃ЧべY總量外單列管理,從學校收取的專項費用,活動相應經(jīng)費渠道或舉辦機構收取的費用中列支。
第三方社會機構方面:
第三方社會機構包括,社區(qū)活動中心、勤工儉學服務中心、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等及有資質的社會培訓機構。(多知網(wǎng) 馮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