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培生將旗下《金融時報》出售給日本《日經新聞》引發(fā)了中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在這場交易中,培生更加肯定了今后專注于教育,尤其是英語學習的目標。同時,出售《金融時報》也給培生極大緩解數字轉型造成的經濟壓力,或許會在教育科技領域、K12領域開始大宗投資并購。

從范岳涵回應為什么出售《金融時報》看培生全球策略

2015-08-07 15:53:56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思園  

  多知網8月7日消息,近期,培生將旗下重量級大報《金融時報》出售給日本《日經新聞》引發(fā)了中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在這場交易中,培生更加肯定了今后專注于教育,尤其是英語學習的目標。同時,出售《金融時報》也給培生極大緩解數字轉型造成的經濟壓力,或許會在教育科技領域、K12領域開始大宗投資并購。

  據倫敦《衛(wèi)報》報道,培生CEO范岳涵近日在談到培生為什么將《金融時報》賣給《日經新聞》集團時表示,培生已經不再是《金融時報》的最好東家,他相信新的東家將尊重《金融時報》的獨立性。

  范岳涵在BBC Radio 4電臺的Today節(jié)目中說:“在許多方面,《金融時報》是全球商業(yè)評論媒體的領導者。” 他還表示,他相信《日經新聞》集團會尊重《金融時報》的獨立性,確保該報繼續(xù)保持“一個偉大的英國機構“的榮譽。

  范岳涵說,在作為《金融時報》東家的58年中,培生“給予了編輯完全的自由”。

  “我花了大量時間與《日經新聞》的管理層溝通,并與《金融時報》的資深同事討論這個問題,我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相信,《日經新聞》將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對待《金融時報》。他們已經在新聞行業(yè)中很多年,他們都非常欣賞《金融時報》。他們的文化非常尊重新聞的誠信和品質。他們非常具有全球視角,與《金融時報》一樣。”

  《日經新聞》是許諾保持《金融時報》編輯獨立性的少數公司之一,在投標競爭中擊敗了德國報業(yè)巨頭斯普林格集團。

  “如果你看看周圍的世界,你會發(fā)現培生已經不再是《金融時報》的最好東家。我想說,《日經新聞》是極少數值得信賴的機構之一,我感到他們將延續(xù)尊重編輯自主權這一久遠而光榮的傳統(tǒng)。”

  然而,日本奧林巴斯集團前總裁邁克爾·伍德福特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表示,他對這筆交易感到“諷刺和極大不安”,因為《日經新聞》“被公認為是日本企業(yè)的傳聲筒”。

  當被問到為什么決定出售《金融時報》時,范岳涵說,培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教育和新聞是兩種非常重要的社會活動,但同時駕馭好這兩匹馬變得越來越難。”他還指出,隨著移動設備和社交媒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忙碌中通過社交媒體看新聞。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此前的東京新聞發(fā)布會上,《日經新聞》總裁Tsuneo Kita表示,在對《金融時報》進行品牌投資時,他將保持該報的獨立性。

  “我們明確地說,我們將會保持編輯的獨立性。《金融時報》將一如既往,保持不變。”

  “我們不應損害其品牌價值,我們將繼續(xù)發(fā)展這個品牌。”

  培生此前宣布,2015年上半年,《金融時報》的付費用戶同比增加了9%,達到73.7萬戶,其中數字訂戶增長了14%至52萬戶。

  今年上半年,《金融時報 》集團總收入“略有增長”,其中數字業(yè)務的增長抵消了紙質業(yè)務的下降,北美業(yè)務的增長抵消了歐洲業(yè)務的下降。數字訂戶現在占《金融時報》讀者群的70%。

  今年3月,《金融時報》放寬了訪問限制,允許在線讀者每月免費閱讀約10篇文章,并降低了試讀期(一個月)的費用。

  培生與《日經新聞》的這次交易不包括培生持有的《經濟學人》50%的股份。培生表示, 在2015 年上半年中,《經濟學人》的收入在《金融時報》集團的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長。

  今年上半年,培生的總銷量——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教育服務——增長了1%至22億美元,其中在北美、巴西和中國地區(qū)的銷量增長抵消了教科書業(yè)務在北美地區(qū)的下滑。然而,該公司營運利潤下降了4%至7200萬英鎊。(多知網 思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