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O2O熱潮之外,多知網(wǎng)觀察到,“陪學O2O”市場正在悄然生長,近期上線的熊貓陪學就是其中一家?!芭恪迸c“教”不同的是,“陪”偏向于“練”,“教”偏向于“學”。熊貓陪學為上門陪學的大學生們取了一個不同于“老師”的名字——陪學師。陪學,是家長和孩子的剛性需求嗎?
多知網(wǎng)8月5日消息,在家教O2O熱潮之外,多知網(wǎng)觀察到,“陪學O2O”市場正在悄然生長,近期上線的熊貓陪學就是其中一家。
“陪”與“教”不同的是,“陪”偏向于“練”,“教”偏向于“學”。熊貓陪學為上門陪學的大學生們取了一個不同于“老師”的名字——陪學師。
陪學,是家長和孩子的剛性需求嗎?
“陪學”的生存場景
創(chuàng)辦熊貓陪學前,李一北和團隊在北京做了一項調研,發(fā)現(xiàn)小學生下午3:30放學后,60%-由爺爺奶奶接回家,15%左右則進入了傳統(tǒng)的托管中心,甚至是“小飯桌”。
這兩部分正是熊貓陪學感興趣的市場——面向小學放學后2小時,提供素質教育(包括藝術與科學教育)陪學,解決孩子放學后沒人管的問題。
陪學的市場空間在于,老人對孩子的照顧主要是衣食住行,在學習方面大多難以出力。小孩爸爸媽媽可能每周拿出幾天時間陪孩子學習,但主要限于文化類。“托管中心更不必說,環(huán)境臟亂差,服務內容基本沒有標準可言,是大部分家長無奈的選擇。”
針對這爺爺奶奶接回家的這60%的人群,熊貓陪學切入的方式是陪學師上門。陪學師來自大學生,熊貓陪學提供服務標準和教學大綱。
熊貓陪學也計劃搶奪傳統(tǒng)托管中心市場。針對15%進入傳統(tǒng)托管中心的人群,熊貓陪學正在嘗試“熊貓兒童大學”模式,目前正在大連正試點,未來將走社區(qū)化道路,覆蓋三公里半徑,為孩子提供孩子放學后活動的場所。
“熊貓兒童大學”計劃采取輕資產(chǎn)模式,落地的方式是尋找合作資源。在大連,由于當?shù)卣岢圏c社區(qū)學校,大連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為熊貓兒童大學免費提供了場地。
“陪”,是創(chuàng)造市場,還是剛需?
陪與教有何不同?李一北用一個簡單的用戶案例闡述了“陪”的需求:
一名家長為5歲半的小孩請了鋼琴老師,每周老師教課1.5個小時,課程結束后,要求小孩進行練習。那么問題來了,爸媽不會彈琴,對孩子只能是時間上的陪伴。下周六老師上課,發(fā)現(xiàn)練習效果較差,只能先拿出部分時間進行練習,一方面影響了整體教學進度,另一方面相當于家長用更高的加錢,買了更低的服務。
與教相比,陪對老師經(jīng)驗的要求相對寬松,大學生具備陪學的基本技能。此外,陪學具有“低價高頻”特征。從定價來看,陪學師的定價是家教價格的4-6折。例如,鋼琴課程家教每小時費用約200-300元,熊貓陪學師每小時約60-80元。從熊貓陪學用戶消費的頻次來看,暑期一周消費4次左右,平時一周消費2-3次。
李一北認為,正如前文所講述的案例,陪學是家長已經(jīng)存在的剛需,而無需去創(chuàng)造和培養(yǎng)這一需求。只不過,過去沒有“陪”的概念,沒有公司提供系統(tǒng)的陪學服務,這一需求沒有被充分激發(fā)開來。“陪學,對家長來說是一個新興的選擇。”
李一北說,在熊貓陪讀推廣過程中,家長對產(chǎn)品有較高的期待,同時也有所顧慮,最關心的問題是,“陪學師好不好?對孩子有幫助嗎?”解答這些疑問,需要熊貓陪學用產(chǎn)品和時間去驗證。
避開與家教O2O正面競爭
熊貓陪學做的是增量,希望避開與傳統(tǒng)K12、家教O2O的正面競爭。
那么,經(jīng)歷了融資大戰(zhàn)的家教O2O們會不會涉足陪學呢?
李一北最近也在思考這一問題,他的判斷是不會。“陪學和家教O2O是沖突的,如果同一平臺上有了這兩個選擇,陪學會沖擊老師群體的利益。”
他認為,未來家教O2O有兩個發(fā)展方向,一是區(qū)域化,未來很難有某一家家教O2O占領全國市場;二是科目細分。在這種背景下,陪學O2O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當然,道理說的通,剛剛上線2個月的熊貓陪學,如何激活陪學市場,還要看團隊的執(zhí)行力。
李一北這樣描述團隊的近期目標:“盡快覆蓋更多的的家庭,通過實際的交易,真實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數(shù)據(jù),為在大數(shù)據(jù)分析和挖掘基礎上實現(xiàn)智能化定制方案收集完備的數(shù)據(jù)。”(多知網(wǎng)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