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作為留學行業(yè)的老牌中介,2014年動作不斷,從產品升級到人才調整和戰(zhàn)略布局,啟德創(chuàng)始人李朱越來越有感覺了。做人低調,做事高調,一年來下來,啟德似乎走的更加穩(wěn)健。作為行業(yè)內前三的大機構,啟德并購明杰教育之舉,算是正式開啟傳統(tǒng)留學機構并購序幕。

啟德并購明杰,傳統(tǒng)留學公司開打“整合牌”

2014-12-24 10:37:39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留學咖啡  

  啟德作為留學行業(yè)的老牌中介,2014年動作不斷,從產品升級到人才調整和戰(zhàn)略布局,啟德創(chuàng)始人李朱越來越有感覺了。做人低調,做事高調,一年來下來,啟德似乎走的更加穩(wěn)健。作為行業(yè)內前三的大機構,啟德并購明杰教育之舉,算是正式開啟傳統(tǒng)留學機構并購序幕。但這是2014年留學行業(yè)的第二起并購案例,第一起是美聯(lián)英語并購厚德教育。

   為什么傳統(tǒng)留學機構啟德第一個做并購

  1、自有品牌產品的局限性。原本啟德旗下有啟德留學和啟德學府兩大品牌,完全可以滿足學生培訓和留學的需求,但面臨產品升級,一站式需求的情況下,后起的啟德學府與留學服務打包的產品顯然有些不協(xié)調,而越來越多的客戶需求,使得整體的留學解決方案又勢在必行,自身改革可能需要時日更久,遠不如直接并購高端團隊來得快,并且被并購團隊的產品又是經過市場檢驗的,所以,并購之舉可謂一舉多得。相信啟德在決定并購明杰教育之前也做了深入的調查工作,確認與自己業(yè)務是互補的,才最終敲定的,而引進的新CEO黃嫻,在并購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可見老大李朱在用人方面也是煞費苦心的啊。

  2、缺乏高端服務基因。作為老牌留學中介,大多數(shù)服務的是普通學生的留學申請,在大家的傳統(tǒng)印象中,中介是給有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輸送學生,而這些學校一般是非名校,對于申請名校的學生,這些中介機構實力相對薄弱,事實上也是如此,所以近幾年一些咨詢公司迅速占領了高端申請人群,明杰教育算是其中的一員;而啟德學府起步也較晚,在出國語言培訓市場尚未打開大局面,高端培訓產品以及與留學業(yè)務整合尚欠火候,因此啟德迫切需要一些“高端服務”基因注入。

  3、美國低齡市場的爆發(fā)式增長使得并購更加迫切。2013年以來,美國低齡留學市場,主要是美本,美高申請業(yè)務呈壓倒性增長勢態(tài),作為留學行業(yè)的前三強,不可能在美國低齡這塊失去話語權,使得并購更加迫切了。其實目前國內在美國低齡留學市場做的比較優(yōu)秀的高端機構是屈指可數(shù)的,啟德的并購對象并不會太多。

  以上三點原因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啟德的“一站式國際教育服務”夢想,并購也是實現(xiàn)其“大留學”必經之路,對明杰教育的并購使啟德一舉獲得了明杰教育的高水平海外升學咨詢團隊,優(yōu)秀和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線上考試培訓的學習平臺,海外頂級名校的良好溝通與互動這些優(yōu)勢;啟德距“一站式國際教育服務”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相信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并購動作。

   啟德并購明杰教育后會有什么弊端

  啟德完成此次并購后,整個明杰教育團隊將完整地加入啟德教育集團,品牌和運營則保持相對獨立性,繼續(xù)由創(chuàng)始人黃明杰(Sam Hwang)先生和郭靜仁(Liz Kwo)女士領導,而集團則會進一步提供各種資源以幫助明杰教育加速發(fā)展,目前已有計劃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及美國開設新的學習中心。

  明杰品牌的獨立運營必然會面臨一個客戶資源分配問題,雖然從集團總部有政策傾斜,但銷售顧問和市場人員多為利益驅使,如果推送給明杰的客戶提成高出啟德留學或者啟德學府,那么勢必導致顧問和市場人員的工作重心偏向明杰,盡管很多客戶不能簽下,但再度轉賣學府或留學產品,肯定會導致大量跑單,浪費很多資源,學府和留學資源將處于不飽和狀態(tài);假如提成一樣或者高于明杰,顧問更沒必要費勁去兜售高端產品,畢竟對高端客戶的維護跟進和跨大部門的溝通都需要很多時間,對于顧問而言,時間就是金錢,跟進一個高端客戶的時間,可以簽下兩個以上的普通客戶了,政策的傾斜也只是空談了,這將是考驗啟德管理層的一個首要問題了。

  此外,要讓傳統(tǒng)機構的顧問們理解并接受高端服務的理念,也需要時日。

   誰會是下一個啟德

  留學行業(yè)的并購只是剛剛開始,但也不會大規(guī)模爆發(fā),畢竟有有并購能力的機構就那么幾家,第一梯隊,啟德,金吉列,新東方前途。啟德已經邁出一步,前途上海,北京公司內部原本就有狠多高端團隊存在,并且很多產品研發(fā)能力都是行業(yè)領先的,他們沒有必要并購外部團隊,實在要買,也是買個死敵過來玩死的。那么剩下的就是金吉列了,金吉列一直沒有對應的培訓產品,如果要上市,僅靠留學產品是沒有出路的,雖然坊間傳聞一些機構已經放棄上市之路,但作為老大還是要給人希望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那么,在第一梯隊中,金吉列是最有實力和可能進行并購的,小伙伴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接下來第二梯隊的新通,澳際,威久,業(yè)務板塊也比較齊全,留學,語培,游學,預科都具備,甚至有些機構還搞起來金融,但終究也都具備自身產品的局限,缺少高端服務基因,主要戰(zhàn)場缺少優(yōu)勢產品,所以他們也有并購的需求,但是否有并購的實力就只有他們老大自己清楚了。

  剩下的機構業(yè)務線都不太全面了,資金實力也欠缺,但可以走合作路線,強強聯(lián)合,抱團取暖還是可以的。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一些大的咨詢機構,會把一些不成氣候的小中介機構給并了也未嘗不可(但意義不大)。

  (本文作者留學咖啡,微信號“留學語言培訓行業(y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