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算過高中3年做過多少題嗎?有一份數據值得參考:如果平均每一張A4紙大概是0.15毫米,一個學生高中3年做的卷子大概有2.41米,如果每頁試卷10道題,則大概是16萬道題,平均每天147道題。
這是林楨這半年創(chuàng)業(yè)統(tǒng)計出來的一個數據。就在今年年初,林楨還是愛奇藝董事會秘書、戰(zhàn)略合作及投資總監(jiān),參與百度為愛奇藝并購PPS,是林楨做的最后一個項目,然后他就一頭扎入了一個全新的陌生領域——在線教育。
看起來好像是在追逐熱點,畢竟在線教育這半年突然火熱,比如猿題庫、滬江網等都獲得了數千萬元以上級別的投資,傳統(tǒng)教育巨頭新東方、學而思都在謀劃移動互聯網轉型,而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前后也推出教育產品,谷歌更是上線測試C2C在線教育平臺。
但在線教育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并且一直不溫不火。如果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常用的那句“如果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的理論,那么在線教育似乎很快將迎來這個“風口”——如何用數據及技術改變教育的方式,而不僅僅停留在“在線”這一形式工具。
這就是林楨和他的小伙伴們想做的事情,這是一個早期都在百度工作過的團隊,他們創(chuàng)立的公司叫做“快樂學”(kuailexue.com),定位在K12教育,這是一家技術型導向的公司,希望用大數據改變教育。
如何去做?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一個學生每天面對好幾套試題考卷,可是有多少題型考察的知識點是已經掌握了的?只是一遍一遍重復時間而已,卻沒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沒有掌握的知識點上面。
再舉一個例子,經常會有家長問老師,我的孩子怎么樣???哪方面還需要加強???老師有時候也很為難,這么多的學生,如何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輔導?而不是所有學生每天要做的試題都是一模一樣。
這些都是快樂學想要解決的問題。
百度系創(chuàng)業(yè)團隊
快樂學的三個創(chuàng)始合伙人,均有百度工作背景。CEO林應明最早是百度ES部門工程師,之后是迅雷聯合創(chuàng)始人;曹煒斌早年是百度創(chuàng)新業(yè)務研究部負責人,后來成為哈達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而林楨早期在百度投資并購部,后來在愛奇藝負責戰(zhàn)略合作和投資者關系。
當林楨今年春節(jié)前決定離開愛奇藝的時候,愛奇藝距離上市的時間也不算遠了,可能一年左右就能夠IPO。林楨經歷了愛奇藝從無到有的過程,愛奇藝里可能沒有幾個人像他這樣期待IPO。2011年他在海外進行非交易路演的時候,就在期待著IPO那天的到來。
但是最終他決定離開的原因,一是愛奇藝已經是視頻領軍企業(yè),確立安全地位,二是垂直互聯網則是馬上要來的浪潮。至于在線教育這個領域,應明和煒斌已經做了半年調研,有足夠的數字和案例去說服林楨,而林楨父母也是教師,情感上來說有教育情節(jié)。
為什么做K12教育?林楨認為與網絡課堂、語言類學習不同,學業(yè)競爭造成了K12有剛性需求。他舉了一組數據,高中本科一批升學率北京是25.4%,全國只有8.81%,這里將會有足夠大的學業(yè)需求和足夠高的使用頻次。而全國初高中生有7244萬人,有足夠大的用戶群。
為什么不等到愛奇藝IPO后再創(chuàng)業(yè)?林楨列舉了一組數字,根據CNNIC和教育部的數據,能夠推算中學學生已經60%有手機,而且現在安卓手機300塊錢可以買到,智能手機比例迅速提高?!敖K端條件已經具備,如果晚做市場不會等你?!?/p>
目前快樂學團隊已經有30多個人,基本一半是技術,一半是老師團隊。有學而思的英語教研 負責人、也有曾經擔任過北大附中、清華附中的英語組長和年級主任的英語老師加入。創(chuàng)業(yè)資金則來自于一家基金,林楨表示,在線教育是技術和Know-How 密集型而非資金密集型,所以資金需求相對于互聯網視頻、電商來講要好很多。
大數據做法
目前快樂學的產品已經上線一個多月,暫時只有英語一個科目。其為學生提供了手機題目查詢APP,為老師提供了web端的智能出題系統(tǒng)。。這看上去和猿題庫不太一樣,事實上目前在線教育領域做題庫的有很多,但是如何做出特色則是關鍵。
對于快樂學來說,最大的優(yōu)勢是技術,林楨總結為大數據處理、搜索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光學識別技術。
這也就是快樂學的差異化工具APP,這款APP最大的特色是,當學生遇到試題時,用APP拍照掃描一下其中的段落,就能夠找到答案、解析以及所考察的知識點,同時這款APP能夠記錄學生的行為,生成個性化報告,從而指導學生以后的學習。
目前“拍照查詢題目”功能是快樂學的首創(chuàng),在教育行業(yè)還是有一定技術門檻:雖然題目字數很多,只要拍局部題干,用光學字符識別就可以代替關鍵詞輸入,同時在偏暗、紙面有褶皺的情況下,快樂學APP依然能夠進行識別,并進行答案、解析反饋。
簡單APP拍照英文題目識別的背后,是大量的技術工作。所有試卷試題數據的準備工作,快樂學花了接近半年時間,“快樂學團隊成員多是做搜索的,所以做起來還算快。”林楨說,“先做好英語學科,之后進入其他學科?!?/p>
快樂學希望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學生通過使用快樂學APP累計追蹤一段時間數據,就能夠知道自己哪些題目已經掌握,哪些還需要加強,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對于教師而言,則可以根據知識點、題目難度等指數,通過快樂學數據智能出試題,甚至能夠通過和學生數據的共享進行針對性出題訓練?!氨热缫晃焕蠋熛氚凑?013年高考的相同考點、不同題目出題,在傳統(tǒng)線下來說幾乎不可能,但是用快樂學1分鐘內就能搞定?!?/p>
快樂學現在并沒有大規(guī)模推廣,產品處于不斷迭代改進階段。“產品發(fā)布第三天,大連有個英語輔導機構給我們寫郵件,說他們內部有數據部門專門幫學生分析失分數據,只不過需要手工計算,快樂學要做的事情正是幫助他們解決苦惱,這讓我們很受鼓舞。”林楨說。
潛在的風險
對于未來的商業(yè)模式,林楨總結的也很簡單,通過APP形成用戶粘性后能夠形成社區(qū),通過對學生的疑惑實時解答等增值服務實現收入。“教育跟其他行業(yè)不一樣,付費意愿相對高,目前快樂學基礎服務都免費,未來再考慮拓展盈利模式。”
但是社區(qū)并沒有那么好做,運營15個月的教育社區(qū)粉筆網上個月宣布關閉。林楨認為,通過行政手段將學校、老師、同學集體注冊圈進來的做法,并不太符合用戶心里。“社區(qū)的關鍵是看強制性還是自發(fā)性,比如網民喜歡的百度貼吧,就是根據興趣出現的自然社區(qū)?!?/p>
一頭扎進原本不熟悉的教育領域,林楨坦言有很多創(chuàng)業(yè)難點,第一就是教育產品質量要求很 高,教育產品非常嚴肅,如果用戶搜索出來的結果不對,就會感到挫敗,下次就不會使用。第二是產品體驗要非常好,內容是不是夠全?查詢是不是夠準?識別是不 是夠快?操作是不是夠簡單?這些都是快樂學一直在持續(xù)改進的地方。
另外還有一個挑戰(zhàn),就是如何讓用戶認識自己?!斑M入新領域我們需要了解這個領域的規(guī)則,教育的規(guī)則是什么?教育行業(yè)的推廣規(guī)律是什么?互聯網的規(guī)律有多大程度適用?這些都需要摸索?!绷謽E說。
從K12英語切入、從APP切入,這看起來是非常小的切入點,如果沒有辦法得到學生和老師的認可,并在用戶量上面有迅速的突破,快樂學在后續(xù)社區(qū)方面的構想就很難實現。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切入點是否足夠強大到能夠撐起一個社區(qū),這也依然需要觀察。
林楨表示,快樂學的團隊不怕做沒有做過的東西,不怕學習未知的東西,但怕已知的經驗害到自己?!昂芏嗷ヂ摼W公司進入教訓心情很急切,但實際上教育需要足夠的耐心,我們也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準備用最開放的心態(tài)去看待這件事情。”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