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素質教育可以做拆分,技術方面盡可能用AI解決。
多知網8月3日消息,在第33期的OpenTalk北京站“素質教育發(fā)展新趨勢”的線下沙龍中,小葉子音樂教育創(chuàng)始人兼CEO葉濱以《AI、硬件加持,音樂教育還有哪些空間》為題進行分析,剖析了AI對于教育的價值,以及音樂教育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2013年,小葉子以The ONE智能鋼琴起家,到2018年小葉子進入鋼琴陪練行業(yè),推出1對1真人老師鋼琴陪練。一年的時間單月營收從不足100萬到突破2000萬。
2019年初,在對行業(yè)內競爭對手態(tài)勢及市場形勢分析后,小葉子毅然調整真人陪練業(yè)務,轉而All in AI,推出小葉子AI智能陪練,并在2020年單月營收突破1億元。(詳情可點擊鏈接轉至小葉子專訪。)
(小葉子音樂教育創(chuàng)始人兼CEO葉濱)
來源|多知網
整理|張心笛
圖片來源|多知網
核心觀點:
1、樂器學習存在三個難點:知識、技術與藝術,AI能夠很好解決技術的問題,是音樂教育行業(yè)最大的機遇。
2、1對1真人老師陪練與AI并不是完全相互替代,AI再有趣也無法起到老師的陪伴作用,但相對應老師也無法做到AI的細化及結果的數據化。AI相對于1對1,在數據化及價格方面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
3、AI才是解決這個行業(yè)的真正出路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4、AI在未來教育領域還有很多拓展,在素質教育,未來需要拆分,AI要解決的事情是所有技術方面的問題。
5、現在的大環(huán)境是利好素質教育的。對于未來頭部機構轉型素質教育的競爭問題,要考慮的是作為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能夠給市場用戶帶來什么獨特價值,用戶投票才是最終發(fā)展目標。
以下為葉濱分享實錄(經多知編輯整理):
01. 從1對1到All in AI
在知乎上曾有一帖,問26歲學鋼琴還晚嗎?最高贊回答是,有點難,因為爹媽打不過你了。
到底為什么學鋼琴這么難?
首先知識層面,樂理。比如五線譜對成年人而言可能不難,但對于4、5歲的孩子,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升降號,五線譜等相對抽象的概念很有挑戰(zhàn)。
其次,技術層面,識譜。鋼琴學習首先是技術活,手指熟練度、節(jié)奏感都很重要。同時,鋼琴也是體力活,因為它是手指體操,即使前面的基礎都掌握了,不經過大量練習也很難完成。
最后,藝術層面,鋼琴是藝術。鋼琴彈對只是基本,能夠表達出情感,用手指表達出對于音樂的理解才是藝術,需要長時間的熏陶。
因此對于一個孩子來說,4歲半、5歲開始學鋼琴,要同時掌握知識、技術、藝術,還要堅持練習,是非常難的。
而學琴難也成了音樂教育行業(yè)最大的挑戰(zhàn)。
以英語為例,線下班型大多8-12人,但樂器從始至終幾乎全部是1對1,班課模式難以走通,同時還導致了兩個問題:第一,老師無法標準化,1對1教師的費用也很難降低;第二,行業(yè)無法規(guī)模化盈利。
這么難的行業(yè),出路在哪?
小葉子發(fā)展至今得到的結論是,AI是音樂教育行業(yè)最大的機遇。
2018年小葉子進入鋼琴陪練行業(yè),一年的時間單月營收從不足100萬到突破2000萬。而當時的競爭對手宣布融資1億美元,起量超過5000萬,財務邏輯是1對1模型。
但鋼琴陪練1對1財務模型成本很高。
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師資費用成本占比大多超過60%,獲客成本50%,銷售成本10%,服務成本10%,在不算上研發(fā)等費用的情況下,粗略一算虧損已經超過30%了。
到2018年末,在對已存在頭部選手態(tài)勢,以及整體行業(yè)的情況分析之后,2019年初,小葉子決定All in AI,將1對1業(yè)務急劇收縮。
02 AI對音樂教育的突破
All in AI后,小葉子AI團隊在聲音識別上不斷突破。
第一個難點是,聲音識別與語音識別不同,鋼琴聲音識別在此前沒人涉及。
第二個難點是,鋼琴聲音識別必須要非常精準。但由于場景不同,聲音識別的干擾很多,在各種復雜環(huán)境下精準度的高要求很難實現。
小葉子幾年下來將聲音識別的準確率突破到幾乎100%,才有了后來的用戶爆發(fā)。
為什么專注于AI產品?
1對1產品費用高昂,行業(yè)內以北京、上海為例平均使用頻次為一周1-2次,是不能滿足絕大多數孩子的練習需求的,同時費用高昂也使得很難觸達下沉市場。
在使用過程中,1對1的賣點是老師陪伴,但AI也可以實現實時對正確動作的激勵。
1對1與AI并不是完全相互替代,AI再有趣也無法起到老師的陪伴作用,但相對應老師也無法做到AI的細化及結果的數據化。
AI相對于1對1,在數據化及價格方面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
在小葉子發(fā)展的第八年,AI產品用戶日均使用50分鐘,每周使用頻次4.2次,12月留存率達70%,退費率小于1%。去年10月開始,小葉子反超競爭對手。
AI才是解決這個行業(yè)的真正出路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在接連發(fā)布The ONE智能鋼琴、電子琴之外,針對B端開展了The ONE鋼琴教室,并進入更多學校,這個月再次上線了小葉子音樂廳互動社區(qū),解決了教育出口的問題。
接下來在Q4階段,小葉子將會發(fā)布更多樂器產品,圍繞整個音樂教育拓展。
03. Q&A
提問:您提到關于音樂學習三個方面:知識、技術、藝術,AI對技術會有很大的賦能,那OMO對知識、技術和藝術有什么影響嗎?
葉濱:OMO坦白說還是困難的。
問題就是在于藝術層面,因為知識、樂理可以通過大班課解決,小葉子是通過AI解決技術練琴方面。
但如果是OMO,教學、老師如何標準化?線下教學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老師,但這個部分我沒有任何主控能力,所以OMO很難實現。
提問:在專注AI后,目前小葉子用戶覆蓋是不是也從以前一、二線為主,拓展到可以到下沉城市了?
葉濱:首先,AI是否能夠幫助下沉?毫無疑問是的。
小葉子開始做To B鋼琴教室產品后,在2016年推向線下琴行,兩年賣出5000套,80%的客戶是在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
這個現象就是,三線用戶因為原本缺乏鋼琴老師資源,所以基于AI的集體課成了非常好的補充,同時集體課的課程更標準化,學費也更便宜。
在小葉子專注AI后,目前下沉市場占比25%,同時還有更多的海外用戶。
提問:教育政策的落地,教育從業(yè)者都像坐過山車一樣。業(yè)內說素質教育會迎來一個春天,也有說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我的問題是,頭部教育機構現在轉型走向素質教育,小葉子未來怎么面臨競爭或合作?
葉濱:首先,目前的大環(huán)境是利好素質教育的。
對于競爭問題,要考慮的是作為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能夠給市場用戶帶來什么獨特價值,用戶投票才是最終發(fā)展目標。
提問:小葉子在轉型AI的時候對內部人員做了重新調整,技術占比進一步提升,現在小葉子人員分布情況還是技術為主嗎?
葉濱:人員是個變化的過程。
轉型之初,最核心的部分是既懂音樂又懂研發(fā)的,包括在打磨產品方向的開發(fā)人員和教研人員。而在2020年業(yè)務跑起來后,收入、流量的增長需求,業(yè)務、營銷、輔導老師都要同步。
提問:The ONE入門產品更多針對小朋友,但成人需求很大,目前市面上針對成年人學習音樂基礎的產品很少,未來會不會有這樣的產品?
葉濱:成人需求的問題我們也糾結了很長時間,隨著智能陪練拓展了更多可能性后,10月份我們會上線一款針對成年人教學的APP,并且用戶針對全球市場,不光有鋼琴也有其他樂器,可以進一步期待。
提問:教育有個特殊場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AI肯定是一個方向,但現在AI的交互程度、數據算法能做到什么水平?未來對素質教育AI方向如何與別的門類銜接?
葉濱:首先說一下交互范圍,我們現在解決的是非常明確的陪練場景。我們要盡可能解決練琴中的所有問題,但是不會侵犯到主課老師的范疇。
第二個問題,AI能不能用到其他領域?我們相信AI在素質教育中有很多事可做。
比如2018年蘋果開發(fā)者大會的時候,Homecourt籃球訓練APP已經實現依靠蘋果手機攝像頭的姿勢識別、投籃自動識別籃筐等都是可以量化的,通過AI也可以實現籃球的標準化。
所有的素質教育未來都是可以做拆分的,技術方面盡可能用AI解決,藝術方面,比如音樂素養(yǎng)的熏陶、球場上的隨機應變、球感,還是要靠老師引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