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要培養(yǎng)的能力應該是‘持續(xù)奔跑的能力’,自己獨立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
文|張蔚斐
圖|unsplash
來源|成長的可能
在與青少年對話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成年后在一個優(yōu)秀大學生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競爭力”,往往來源于小時候的培養(yǎng),但家長往往更關注于孩子眼前的成績,忽略了個人學習、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能力養(yǎng)成。
本期,我們對話了清華大學在讀學生首陽,在他從衡水中學考入清華大學的過程中,是否是一帆風順的?父母、老師對他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進入更高的學府學習,如何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1
成長于衡水,高考前要做好心態(tài)調(diào)整,知識點的查漏補缺
首陽的身上有幾個備受關注的標簽,清華學子、衡水畢業(yè)生。
“早上五點四十起床,晚上十點左右熄燈睡覺,中午還有一小時的午睡時間,學習節(jié)奏很緊湊,睡眠也充足,對時間的利用比較高效。”
在衡水的三年,給首陽打下了扎實的數(shù)理基礎,對于大學里繼續(xù)在數(shù)理專業(yè)深造的他來說,也十分受用。除此之外,高中的學習過程中,他養(yǎng)成了做計劃的習慣,在大學里,這種能力非常重要。
“高三時,我也曾有過一段低谷時間。”首陽說。
高一、高二時他在學習物理競賽,沒有拿到很好的獎項的他在高三時繼續(xù)學習高考內(nèi)容,在學習物理競賽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落下了一些課程,所以在高三回歸高考的時候,成績落下了很多。幸運的是,首陽遇到了影響他良多的班主任老師。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老師,當時他經(jīng)常對我進行心理輔導,讓我的心態(tài)從急躁變得平靜,那時候太急功近利了。”
首陽回憶,“我記得,在高考第一天語文考試之后,數(shù)學考試之前,我的情緒就不對了,考語文的時候太緊張了,自我感覺一點都不好,我的情緒非常崩潰,我的班主任老師就把我拉到樓道里一遍一遍地對我說各種鼓勵的話,讓我考一科忘一科,全心備戰(zhàn)下午的數(shù)學考試。最后成績出來,果然語文的成績是最不理想的,但是后面的科目完全沒有受到語文的影響,我覺得這完全歸功于我的班主任老師。”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高三,那就是“心如止水”,也可以說是“純粹”。
高三離高考越來越近,心里也越來越著急。他認為,到了高考之前,大家的知識儲備其實已經(jīng)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心態(tài)。
“高考前后,我的自我感覺是達到了一種心如止水的狀態(tài),每天做題、對答案、改正錯誤,不關注自己的名次變化,也不關注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天。每天只按照自己的計劃一點一點完善。”
心態(tài)上調(diào)整,知識點上查漏補缺。
高中接觸物理和數(shù)學競賽,提前學習大學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后,再回過頭來看高中物理,會有一種“一眼看穿”的感覺。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來說,可以適當?shù)厝W習一些更深的知識點,對高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有幫助。
對于基礎不夠扎實的同學來說,我的建議是多去鉆研標準的參考答案,通過答案來完善自己的思路,這是我覺得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當然,在鉆研參考答案之前,一定是經(jīng)過自己的充分思考的,先把題目完整做一遍,再和答案去對比,比對自己的思路有什么問題或者步驟有哪些欠缺,讓自己的解答不斷完善,又不至于過于冗長。
在學習上,他也有些遺憾。“如果可以在初中就早一點接觸物理奧賽的知識,可能高中學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除此之外,也覺得自己課外書讀得不夠多,尤其是到了高中寫作文的時候,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語言貧乏。閱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除了對語文寫作這種顯性的影響之外,對整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提升和開闊眼界都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無論是衡水還是清華,身邊高手云集,在優(yōu)秀人才遍及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是否會有壓力呢?首陽提到,在衡水,最大的壓力來源可能是當自己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夠理想時,更多的是對自己的鞭策,而與環(huán)境無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往往是動力大于壓力的,“身邊被各種各樣優(yōu)秀的人圍繞,總會有人在某個方面做得比你更好。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首陽說。
“我所認為的優(yōu)秀的人,有一個特征很明顯,就是會審視自己的思維。首先他們的邏輯會非常的清晰,然后他們可以跳出自己的思維,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是審視自己的思維、審視自己當初的想法。優(yōu)秀的人無論是從邏輯結構還是從思維深度上,都遠遠高于其他人。”
#2
自律使他在進入大學后也能保持競爭力
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后,他有了更多時間思考。首陽提到,如果想在大學中保持競爭力,有一個關鍵詞:自律,尤其是在生活習慣上。
“初高中和大學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模式,初高中有家長老師的督促,也有學校的各種監(jiān)督和各種制度,但是大學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除了要按時上課、按時交作業(yè)之外,沒有任何人會督促你學習,沒人管你幾點睡幾點醒。所以一個健康的自律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自律是初高中需要培養(yǎng)的重要能力,但也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
在首陽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更多的是信任和放手,父母對他在自律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假期時,他們不會過多督促我學習,在我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復習、預習任務方面,都是我自己去計劃安排的,父母不會看著我的計劃表一一對照我是否完成任務。”
正是這樣的教育理念,幫助他形成了自律的學習生活習慣。自己做計劃,自己負責,是他的成長關鍵詞。這也是他看來父母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對他造成了積極長遠的影響。
父母所灌輸給他的“對自己負責”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在高考志愿填報期間也有所體現(xiàn),當時,首陽也有過糾結,在學工科和學理科之間猶豫,身邊有很多聲音告訴他:“學理科不太好就業(yè),工科相比理科更容易就業(yè)。”但是他自己的興趣是在理科方面,對工科并沒有太多了解,自己也不是很感興趣,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興趣所在。
進入大學以后,他發(fā)現(xiàn)大學學習并不像很多人說得那樣輕松,學習任務繁雜,對知識和能力的各方面考察都具有挑戰(zhàn)性,除了要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還要自主閱讀各類書籍。對此,他也給即將進入大學學習的這部分同學提出了建議:“可以提前簡單了解一下大學的學習模式,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自律習慣。”
清華大學的校領導曾說過的一句話,讓他深有體會,也是他非常想分享的一個理念:“我們大學四年的目標應該是:達成本科畢業(yè)的時候什么都不會的目標,但同時要擁有一顆想要起飛的心。”
這句話也一直引領著他,而他也一直在朝著這一“目標”前進。“高中到大學最大的轉變就是思維上的變化,大學四年你不一定要學過多少知識,因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不可能學完。所以,大學四年要培養(yǎng)的能力應該是‘持續(xù)奔跑的能力’,自己獨立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