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

十八部門加強科學教育:每所小學至少要有1名理工碩士科學教師

2023-05-29 20:47:40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關注教育的多知網  

  多知網5月29日消息,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其中要求,要改進學校教學與服務。按照課程方案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課程,修訂完善課程標準及教材,同時將教輔書納入監(jiān)管體系,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

  意見指出,要加強中小學科學及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課程標準及教材修訂完善工作。在科學教育教材中加強國產軟件應用引導。將教輔書納入監(jiān)管體系,落實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研制適配課程資源并向學校免費提供。將學校課程、課后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

  落實科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加強實驗室建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并注重利用先進教育技術彌補薄弱地區(qū)、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擁有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

  意見要求,各地要按照課程標準,開展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原則上應不少于10%的教學要求。各校要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qū)、企業(yè)等)。加強對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指導,引導支持有興趣的學生長期、深入、系統(tǒng)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健全第三方機構進校園機制,統(tǒng)籌利用社會優(yōu)質科學教育資源。

  意見強調,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要探索選拔和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復合型的高中階段理科專業(yè)教師。在公費師范生、“優(yōu)師計劃”等項目中提高科學類課程教師培養(yǎng)比例。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培養(yǎng),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yè)化科學類課程教師供給。落實小學科學教師崗位編制,加強中小學實驗員、各級教研部門科學教研員配備,逐步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

  意見還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動對接中小學,引領科學教育發(fā)展。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激勵機制,引導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研究和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安排實驗室等科技資源向中小學生適當開放,協(xié)同組織科學夏(冬)令營等,為科學實踐活動提供有力保障。各地要搭建平臺,支持中小學與高校、科研院所聯(lián)系,用好相關實踐資源。推動大學與中學聯(lián)合教研,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更好銜接;倡導聯(lián)合共建創(chuàng)新實驗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大學、中學雙導師制,進行因材施教。

  此外,意見還表示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等鏈接科學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各界制作上線“科學公開課”“家庭科學教育指導課”等,不斷豐富平臺資源。建立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科學課、科學教育場所資源庫,強化資源征集、對接、調度機制,高效有序安排地方及學校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