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沉浸式體驗教學,或許能補齊安全科普教育的‘短板’。
“火災現(xiàn)場逃生;地震、泥石流、洪災體驗...”以往需要學校統(tǒng)一組織前往科技館體驗的場景,正在校園內上演著。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報告顯示,在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中,意外傷害為兒童青少年致傷、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年伊始,福建省高校首個以生命安全為主題的場館——福建教育學院安全體驗館落成。“這里集人工智能、VR模擬、全息投影等‘黑科技’于一身,用沉浸式體驗教學,或許能補齊安全科普教育的‘短板’。”相關負責人說道。
根據(jù)介紹,福建教育學院安全體驗館以生命安全科普體驗為主題,占地800余平米,其中包含消防安全、應急救護、禁毒教育、逃生自救、心理健康等系列主題,同時擁有室內、室外體驗場所。
“起火啦!”隨著安全老師的話落,學生們跟隨著老師的引領,神情自若地用著仿真滅火器系統(tǒng)。根據(jù)曾學習到的求生技能,學生們整齊有序俯下身子從模擬火災逃生通道安全撤離。
而對于危害巨大卻難以在沉迷前體驗的禁毒體驗館中,學生們則可以通過VR、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切身感受到吸食毒品所帶來的變化。
在禁毒教育系列中,學生們通過參觀仿真毒品、吸毒工具等展品,在戴上VR眼鏡后,利用互動軟件,能夠真切感受到自己在吸食毒品后,身體、面部等各器官的點滴變化,體驗到毒品對自身的嚴重危害。
在安全教育科普領域,已有多家企業(yè)正在利用科技手段為學校、為學生帶來更多幫助。
目前,校園安全體驗館市場中,根據(jù)學生年齡階段所涉及的相適應方案大體分為三階段:
第一,九年義務教育低齡段,主要針對于1-3年級學生,場景適用于一到兩間教室;第二,九年義務教育中齡段,主要針對于4-6年級學生,場景適用于三間教室;第三,九年義務教育高嶺段,主要針對于7-9年級學生,場景適用于五間教室。
體驗項目包括但不限于火災逃生體驗、自然災害防范、禁毒體驗、道路騎行安全虛擬體驗、交通安全事故逃生、人體急救交互訓練等更為全面統(tǒng)一的安全教育示范、體驗等為主。
有校園安全體驗館承建商表示,“校園安全體驗館是提升校園安全培訓與教育的有效手段,目的就是讓傳統(tǒng)的安全教育模式和體驗式安全培訓相結合,讓參與者從心靈深處感受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通過體驗安全培訓增強了校園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技能,從而減少與杜絕安全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在科技時代的更迭下,沉浸式安全體驗教學為學生帶來了更為具象的災難險情場景。
“課本上平鋪直述的內容,遠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得更真切。學生們如果先自行感受,激發(fā)出防災與自救意識,再通過老師的現(xiàn)場示范教學和實地操練,就能更快速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成為掌握的技能。”
在福建教育學院安全科普體驗館中,體驗者戴上VR眼鏡,坐在360度全景的地震車上,就能夠真切感受到地震災害從來臨前的預兆、到震中、震后每一階段的細微變化。同時,通過VR眼鏡,還能體驗到泥石流、洪災等其他災害場景。
在天災體驗之外,針對于身體健康隱患自查、心肺復蘇教學等應急救護知識,已經成為安全科普館的必備項目之一。
此前,北京、上海等多地均以出臺相關政策,將兒童心理健康納入日常評測項目,并要求各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及以上心理健康相關資質老師,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診斷。此外,北京還曾出臺政策,要求在2021年底前,各級各類學校需至少配置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儀(AED),以便于學校特殊情況應急救護,并開展相關應急救護教學。
在福建教育學院安全教育科普館中,學生及家長將會跟隨老師一起學習氣道異物梗阻急救、心肺復蘇急救等重要的救命技能。同時,利用應急救護交互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應急救護體驗。
科技時代為教育體驗所提升的實質變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教室、講臺的一方小天地,而是走向了更為廣泛的領域。
在VR、人工智能交互場景下,安全教育體驗館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圖知識,配合仿真模擬的情景,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故案例,一比一還原呈現(xiàn)在體驗者的眼前。“硬體驗、軟知識”的新形式,正在改變傳統(tǒng)教育。
END
本文作者:張心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