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除過度娛樂化的當下,各家平臺正用各種辦法吸引知識博主。
來源|多知網
作者|馮天鳴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
前段時間,搜狐創(chuàng)始人、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堂物理直播課,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圍觀。不過,張朝陽的目的顯然不是自己轉型“物理網紅老師“。
很快,張朝陽的課直播后,搜狐視頻于近日上線知識直播平臺。而過去,搜狐視頻一直是因為海外影視資源被人熟知。張朝陽判斷,直播行業(yè)最初是娛樂秀場直播,后來發(fā)展到帶貨,搜狐視頻開始第三個賽道,即價值直播和知識直播。
在知識直播領域,目前搜狐視頻已聚集了一批在專業(yè)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分享包括汽車、美妝、情感心理、文化教育、房地產、健康、美食、母嬰親子等專業(yè)知識內容,涵蓋大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事實上,搜狐視頻的這個動作之前,價值直播和知識直播已經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趨勢。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專家學者走到直播間,變身“網紅”。
比如最近在抖音和B站走紅的“吳姥姥”。最近,人民網對走紅網絡的物理奶奶吳於人發(fā)表了積極的評價,吳姥姥作為同濟大學的退休物理教授在抖音上收獲了上百萬粉絲,獲得了許多年輕人的喜愛,成功地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傳遞知識。
專家教授在抖音上走紅已經早有先例,此前曾有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y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黃崢、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羅翔等等。相較于其他分享者,專家教授們的內容分享顯然更有深度,且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更加具備感染力。
以往這些專家學者的受眾可能僅限于學校,而現(xiàn)在,每個普羅大眾都有機會得到“大師”傳授知識。
01
專家教授轉身當“網紅”
早在正式入駐視頻平臺前,許多教授詼諧的授課過程就已經火遍了全網,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羅翔、戴建業(yè)、吳於人。
“陶淵明是個特別有幽默感的詩人,你看他的詩,你要是不認真讀,你都不知道他幽默在哪個地方。他第一句寫得特別隆重,種豆南山下,你以為他種得蠻好,他突然給你來一句,草盛豆苗稀,種的個鬼田,要是我種得這個水平,我絕不寫詩,你以為他肯定懶對嗎?他不,他馬上來一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說天還不亮他就起來了,月亮出來了他才回去,還是種了個鬼草盛豆苗稀。”
羅翔教授的B站賬號現(xiàn)在擁有近2000萬粉絲,他的視頻選題總是能抓住時下的熱點,并且以詼諧的方式為觀眾們講解其中的刑法知識,例如《克隆人殺了本體,是我殺了我自己?克隆人也是人嗎?》、《給“壞人”辯護的律師也是壞人嗎?》、《張三領導頻繁結婚收下屬紅包,這是犯罪嗎?》,這一類視頻都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和播放量。
而最近獲得廣泛關注的物理奶奶的內容中娛樂的占比較少,她常用家里常見的生活用品或特制玩具來做實驗,用實踐的方式拉近物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用簡潔易理解的方式解釋艱深的物理定理和現(xiàn)象。喜愛她的觀眾們親切地稱其為“吳姥姥”。
相關從業(yè)者向多知網表示:“專家和教授產出的內容大多都具備知識的深度,但有時候并不符合視頻平臺的算法,內容有貨,但表達形式還要經打磨。”
行業(yè)中的專家教授轉身做短視頻知識分享其實類似于“降維打擊”,因為他們對自己身處的領域十分了解,說出來的都是干貨,問題就在于如何讓內容不那么難啃。
以上舉例的三位老師都屬于專家教授性質,他們具備將專業(yè)知識拆解的能力,并一次并在此基礎上為內容增添娛樂性質,以娛樂性吸引觀眾,用深度的內容去留住觀眾,這是許多專家教授轉身短視頻成功的秘訣。
02
直播行業(yè)進入價值直播和知識直播時代?
正如張朝陽所言,直播行業(yè)最初是娛樂秀場直播,后來發(fā)展到直播帶貨,而今或許進入了價值直播和知識直播的時代。在去除過度娛樂化的當下,各家平臺也正用各種辦法吸引專家、學者、教授等知識博主。
在2021年6月份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在演講中表示,目前B站的視頻中,91%的內容是由UP主們創(chuàng)作的,其中有45%屬于泛知識類內容。在今年5月,有超過7855萬用戶在B站學習,約占月活用戶的35%。
在用戶畫像更廣泛的抖音平臺上,泛知識類內容也一直受到平臺的關注和重視。根據10月13日發(fā)布的《2021抖音泛知識內容數(shù)據報告》,過去一年抖音上的泛知識內容增長迅猛,播放量年同比增長達74%,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已占平臺總播放量的20%。目前抖音覆蓋高校已達1259所。
同時,越來越多專家、教授入駐抖音,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分享專業(yè)知識,將艱深晦澀的知識為觀眾們翻譯為簡單易懂的語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通過抖音分享育兒、教育知識和理念,擁有214萬粉絲,獲贊839萬。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yè)等在抖音平臺上都受到了極高的關注。
2021年7月,抖音啟動第一期“揚帆計劃”,邀請了清華大學教授韓秀云等高校學者以及楊瀾、俞敏洪等千余名文化人士,在一周時間內通過平臺分享文化、藝術、讀書、歷史、外語、教育、哲學、地理、經濟等九個專業(yè)領域的知識。
2021年4月,抖音推出“富知計劃”,力圖幫助知識類內容創(chuàng)作者獲得更大的市場和機會;去年抗疫期間,抖音還聯(lián)合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開展不定期直播課。
此外抖音還于2021年1月上線了“萌知計劃”,將長線扶持青少年知識類創(chuàng)作者。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抖音上重要的內容品類,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攜手創(chuàng)作者為青少年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知識內容。”
顯然,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了知識類博主成長的良好土壤,越來越多的專家、教授也加入到了短視頻的潮流之中。
從短視頻直播分享到知識付費這似乎是一個很通順的鏈路。
2019年6月,B站上線了課程功能,并于2020年6月,整合上線了“知識區(qū)”,2020年10月,B站又上線了付費課程功能。
近段時間,抖音也開始逐步加大在泛知識內容方面的投入。在今年9月開學季推出抖音開學公開課,邀請了戴錦華等8位名師,在抖音直播包括電影、文學、設計美學、病毒學、天文學、大氣物理學等領域的知識課程。
今年10月,抖音宣布與中國科協(xié)旗下的創(chuàng)新品牌“科創(chuàng)中國”合作,推出每月兩期的全新欄目《院士開講》,在這檔節(jié)目里觀眾們能夠看到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們的知識分享。
在知識變現(xiàn)方面,目前B站的高校教師主要依靠售賣課程、賣書等方式,抖音號則多以書籍廣告和低客單價課程為主。
對于商業(yè)化問題,張朝陽稱,不用急功近利賺快錢,而是長遠布局。直播的商業(yè)模式無非兩種,一是廣告,一是付費,付費包括會員、買道具等,最重要的是吸引很多播主和觀眾。只要流量夠大,商業(yè)化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實際上,對于很多專家學者來說,尤其是一些退休教授,他們是在免費地為公眾做科普、傳遞知識,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網友們紛紛表示:像物理奶奶、羅翔老師這樣的短視頻“網紅”,越多越好。
相關鏈接:
END
本文作者:馮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