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為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初創(chuàng)公司”。

圍棋到底應該教什么?| 對話聶衛(wèi)平圍棋道場CEO趙哲倫

2021-11-19 12:59:28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張心笛  

來源|多知網

  作者|張心笛

  圖片來源|pixabay

  創(chuàng)立于1999年的聶衛(wèi)平圍棋道場,如今已不負眾望地成為線下圍棋市場中的領頭羊。

  細數(shù)圍棋領域,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注冊的職業(yè)棋手數(shù)量約為600人左右,其中285名棋手曾在聶衛(wèi)平圍棋道場接受培訓,而國內23位世界圍棋冠軍中,有13位棋手由聶衛(wèi)平圍棋道場培養(yǎng),包括如今世界職業(yè)棋手排名第一的八冠王柯潔。

  面對在專業(yè)領域中的成就,這位20歲的“老大哥”卻始終堅定認為自己是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

  “我們內部一直將聶道定義為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初創(chuàng)公司,希望它能永遠留有初創(chuàng)型公司的敏捷與激情。”聶衛(wèi)平圍棋道場CEO趙哲倫如此說道。

  01

  從職業(yè)培訓到興趣啟蒙的轉舵

  90年代中,盡管國內圍棋領域,已有聶衛(wèi)平在世界范圍內取得難以打破的成績,但相較于日、韓而言,國內圍棋平均水平仍處于落后狀態(tài)。

  作為中國圍棋史上的一面旗幟,聶衛(wèi)平身上似乎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如何將國內圍棋的關注點從他身上,轉移至培養(yǎng)更多職業(yè)圍棋選手這件事情本身。

  1999年,聶衛(wèi)平在北京創(chuàng)立聶衛(wèi)平圍棋道場(以下簡稱「聶道」),并以平均每周兩次的頻率親自授課,目標在于培養(yǎng)更多職業(yè)圍棋選手,最大化提升國內圍棋整體水平。

  聶衛(wèi)平的親自授課,顯而易見,對于小棋手及家長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及天然的品牌背書。聶道成立后,很快吸引全國各地一心學棋的小棋手奔赴而來,這其中就包括如今已是八冠王的職業(yè)棋手柯潔。

  從1999年創(chuàng)立到2012年,13年的時間中,聶道的重心全部傾注于培養(yǎng)職業(yè)選手身上,在聶衛(wèi)平本人對于聶道教學水平及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要求下,以高端、精英式的教學緊抓每個圍棋好苗子。

  2013年,聶道正式轉型,從職業(yè)培訓向零基礎啟蒙轉舵。

  “轉型的挑戰(zhàn)很大,職業(yè)培訓與興趣啟蒙在教研、運營以及家長的需求上是全然不同的邏輯,就好比大學教授去幼兒園授課是一樣的概念。”趙哲倫表示。

  在轉型興趣啟蒙后,聶道遇到了第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調整孩子及家長在面對失敗時的心態(tài)。

  “對于興趣啟蒙來說,一年半是一道很難跨越的坎。”以趙哲倫自身的經驗來看,一年半是孩子從吃子游戲到N2階段跨越所需的時間,也是家長迫切希望能夠查收外化效果的時間。

  “孩子學習一年半的時間,大概率會參加一次圍棋定級比賽,能否跨越比賽中的挫敗感,是孩子、家長、機構三方所面對的第一道分水嶺。”

  在非輸既贏的運動中,失敗才是常態(tài)。

  “我們經常帶隊出去比賽,過程中有小朋友輸了棋大哭,一旁的家長是最無法接受的。”趙哲倫表示,興趣啟蒙學習的家長需求,更多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水平以及底層思維能力,定段比賽只是檢驗成果的其中一種方式。

  在多次反復遇到同樣的問題后,聶道在教學上作出了一次重要調整,改變啟蒙階段的教學方式。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啟蒙圍棋教學,多從九路棋盤入手,能夠使小朋友在學習時更快理解圍棋的規(guī)則。但在趙哲倫看來,圍棋是一項易學難精的體育項目,20秒入門,但卻需要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時間來精進。

  “圍棋入門本身就很快,其實并不需要特意以九路棋盤來入手,聶道目前零基礎啟蒙的入門課,全部調整為直接從19路棋盤開始了。”

  在圍棋中,棋盤每增加一格,難度就會呈幾何型增長,在初始即讓小朋友接觸19路棋盤,能夠讓孩子及家長更加正確的認識圍棋的難度,也能因此看到人外有人,棋外有棋的廣闊天地,進而會大大降低對輸棋的挫敗感。

  “輸棋的負激勵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在技術層面把控很難,從心態(tài)調整的角度出發(fā)相對更好一些。”

  除了在教學方式上有所調整,聶道的整體氛圍驅使,也讓其對于圍棋基本功的練習更加重要。

  自小學棋,師從聶衛(wèi)平,趙哲倫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場景說道,“AI的出現(xiàn)的確對于圍棋教學有很大幫助。過去學習圍棋,小朋友們每人都有圍棋記錄本,每一局棋結束后,都要手畫棋盤,走的每一步棋都要精準重現(xiàn)在自己畫的棋盤上,再與對手一起復盤討論棋局。”

  在AI出現(xiàn)后,手寫復盤逐漸被取代,AI一鍵復盤、評析顯然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準確。但聶道始終堅持要求小朋友們在對弈后,對每盤棋做好記錄、心得。

  “基本功是不能落下的。手寫復盤過程中,能夠將自己在對弈中的深度思考與邏輯性復刻出來,長期來看受益終身。”復盤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而非方便快捷。

  與對手復盤是線下天然的壁壘,圍棋的本質仍是強交互運動,這是線上圍棋流失率高的原因,也是線下圍棋場景的優(yōu)勢。趙哲倫如此認為。

  02

  量化圍棋教學體系

  2020年的一場疫情,迫使線下機構們向OMO加速前進。得益于定位為一家20年歷史的初創(chuàng)公司,聶道仍保有初創(chuàng)型公司的敏捷性,疫情下,趙哲倫當機立斷,將公司內部編制完全打亂,并搭建線上研發(fā)部門,開發(fā)聶道線上APP。

  “現(xiàn)在聶道是一家完全扁平化管理的初創(chuàng)型公司,沒有任何一位領導,有的只是銷售、老師和班主任。”

  2020年4月,聶道上線APP,因為疫情原因無法線下上課的用戶,有90%轉到線上場景上課。8月29日,線下疫情解封,92%的用戶全部轉回線下。

  “線下公司的節(jié)奏速度固然是慢的,但每一家線下店所輻射的三公里,粘性很高。慢而有壁壘,是線下最大的特性。”

  目前,聶道已完成三個事業(yè)部的搭建,并存三條業(yè)務線,分別為To B、To C、To G三個方向。

  在B端方向,“雙減”后聶道與新東方達成戰(zhàn)略合作,為后者開設的圍棋課程輸出師資培訓、教研教學、運營等多維度的支持,目前已與新東方旗下五個城市的校區(qū)正式開展合作,其他城市正在進一步打磨中。同時,多知網了解到,仍有K12頭部機構正在與聶道接洽中。

  趙哲倫指出,對于教培機構重新開拓領域并非易事。“這意味著幾乎推倒重做,所有我們曾經踩過的坑,他們也要再經歷一次。師資人才要重新招聘,運營團隊的底層架構要重新搭,教研教學內容也要花時間打磨。”

  而C端方向,目前,聶道在全國范圍內已有40余家校區(qū),其中包含北京本土15家校區(qū)。趙哲倫表示,OMO固然是行業(yè)趨勢,但現(xiàn)階段聶道的重心仍在于線下。接下來會更加聚焦于一線城市,將在已進駐城市繼續(xù)打磨單點模型,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

  對于圍棋培訓行業(yè)的現(xiàn)狀,趙哲倫仍認為,圍棋培訓尚且不能是被稱之為一個市場,盡管前景很大,但在商業(yè)角度來看,整個圍棋培訓行業(yè)加起來不足一個上市公司的規(guī)模,還只是初始階段而已。

  聚焦于圍棋培訓行業(yè)本身,也還沒有能夠解決最關鍵的問題——圍棋的每個階段到底應該教什么。

  “標準化教研是很重要的,但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圍棋老師,很難接受標準化,他們會發(fā)出質疑,「為什么說你這樣教就比我教的好?」。”

  趙哲倫坦言,聶道在標準化教研、自研教材上花費了很多心血,但在選擇全標準化與半標準化上則用了更多時間。“說服職業(yè)棋手按照標準化教學的方法就一定比他的方法效果好,是需要大量的實踐與數(shù)據(jù)證明的,但現(xiàn)在還沒有人能夠證明出來,圍棋學習在哪個階段就一定要掌握哪種技巧。”

  這是聶道想做的事情,也是在上線APP、自研AI后不斷嘗試的某一種能夠最終將圍棋教學量化的實踐。

  教學體系層面,是現(xiàn)在圍棋培訓行業(yè)面臨的最大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2017年,AlphaGo以3:0的成績打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向人類以實力宣告了阿爾法圍棋的棋力已經超過人類職業(yè)圍棋頂尖水平的事實。在這之后,AlphaGo向外界表示正式退役,不再進入圍棋比賽,轉而選擇擔任一名圍棋“老師”。

  2020年,這場人機大戰(zhàn)的總裁判長,職業(yè)二段棋手樊麾加入聶道,成為后者教研產品層面的總負責人。而作為AlphaGo項目初始參與者之一的樊麾,正是世界上與AlphaGo下棋最多的人類之一。

  趙哲倫表示,在樊麾加入后,更加堅定了聶道想要量化教學體系的決心。“我們想打開圍棋、打開AlphaGo的「黑匣子」,還原出AlphaGo自主學習后,在下棋、教棋中每一步的邏輯,或許就能將圍棋教學體系量化,去解決圍棋到底應該在每個階段教什么的本質問題。”

  “如果能夠解開這個問題,那將是比AlphaGo戰(zhàn)勝人類更大的事情。”

  END

  本文作者:張心笛

705acf9479b9d37de84db2980e0027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