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5月10號開通第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到今天,整整一年,第一個號十萬粉絲,加上另外兩個有接近14萬用戶。也許十多萬用戶對于一些公司或大眾消費類公眾號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個人經營的一個扎根教培細分領域的賬號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在一周年之際,將自己總結的以下幾點做法和心得分享出來,希望對那些和我一樣想白手創(chuàng)業(yè)的人有所啟示。

教育類草根微信號一年做14萬粉絲的四條黃金法則

2014-05-12 11:45:55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宋復法  
       從去年5月10號開通第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到今天,整整一年,第一個微信公眾號加有用戶110376人,后來陸續(xù)開通的兩個公眾號共計兩萬八千多人,現在三個加起來有接近14萬用戶。也許十多萬用戶對于一些公司或大眾消費類公眾號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個人經營的一個扎根教培細分領域的賬號來說,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在一周年之際,將自己總結的以下幾點做法和心得分享出來,希望對那些和我一樣想白手創(chuàng)業(yè)的人有所啟示。
?
       1,開通之前要有明確定位。我從09年開始兼職在培訓機構教授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的內容,對考生備考的需求比較了解,由于申論備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考生需要積累一些時政評論方面的素材,當時就想,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為考生每天提供一些熱點和評論文章,尤其是文章中的一些好詞好句,積累多了,文章寫作肯定有提高。所以,當時就給第一個微信公眾號取了個名字叫“公務員考試申論好詞好句”,每天花十分鐘從人民日報、新華網等摘錄一些文章推送。上線之后,用戶添加很快,3天就達到五百多,達到認證的基礎條件,樹立了信心。
?
       微信公眾號的基礎定位很重要,一開始就應該把它定位為服務用戶的產品,讓用戶覺得有用才會添加。到后來微信官方還專門發(fā)了個聲明,說明定位的問題,應該是產品而不是營銷的工具,這點非常贊同。
?
  2、持之以恒提供專業(yè)內容。做微信公眾號一定要做自己從事的熟悉的領域,熟悉這個領域用戶的需求,否則想當然去做,內容不一定受用戶歡迎。我本身從事公考培訓行業(yè)多年,對考生需求比較熟悉。接下來就是不斷推送專業(yè)內容。我每天都會定時在早上7點定時推送一篇文章,以便于那些在職的考生上班路上拿起手機閱讀。這樣堅持了半年多,只有年后一次單位加班到晚上十一點多回來,才中斷了一天,一般情況下都是每天堅持發(fā)。無論做什么,堅持很重要,即使短期有中斷,用戶信任度也會打折。
?
  3、盡量認證。微信認證的作用還是挺大的,除了增強權威性,自然流量的增加也會比認證前增長三五倍。申論好詞好句微信號在去年十一認證之前,每天自然流量達到三位數已屬不易,而認證后沒有低于三位數,11月底國考前,每天用戶加到五六百,今年三月份聯考前高峰期,每天自然添加七八百人,最高接近一千人。所以,如果能夠認證的話建議還是認證。這要比單純的推廣更有效,網上有介紹搖一搖、花錢加粉的,這些都沒什么用。所以,與其想一些投機取巧的方法,不如去認證多加一些真實用戶。
?
  4、想辦法多層面開發(fā)用戶價值。微信平臺用戶每天都會有少量的流失,如果不及時開發(fā)利用就非常可惜。去年十月中旬國考報名后,我將平時授課的一些講義進行整理,在平臺上推送,沒想到大受歡迎,一個多月賣出近千份,當時用戶只有三萬多人,平臺的付費率還是蠻高的。有了第一個微信經驗,后來又陸續(xù)開通了公務員面試好詞好句和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兩個公眾號。為了更好地開發(fā)用戶價值,今年年初,我創(chuàng)辦了年兄網,專門為平臺用戶提供一些免費和付費的備考資料,然后將平臺用戶進行引流。三月中旬后聯考高峰期,通過微信引流,年兄網日IP最高達到八千多,PV值接近十萬,每天晚上大量考生用手機在網站上做題,一度使網站癱瘓,不得不進行服務器擴容。所以,及時開發(fā)用戶價值也很重要,不僅使自己受益,也可以從更多方面滿足用戶的需求。
?
  以上四點是我一年來運營微信平臺最重要的幾點經驗,再總結為一點,就是找準自己的領域,要有自己的想法。我發(fā)現網上很多的經驗分享都是營銷公司在炒作,對個人并不具有實用性,還是要與自己的探索和實踐結合。對我而言,有了初步的用戶基礎,形成較為成熟的發(fā)展方案,四月下旬辭職,專門運營幾個微信平臺和年兄網,逐步走上公司化運作的正軌,切入在線教育領域,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和個性化的內容服務,并初步與兩家風投在接觸融資問題,希望能從一個草根創(chuàng)業(yè)者到在線教育領域會走的更遠一些,到時再給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
    本文為投稿,不代表多知網觀點,作者宋復法,在線教育創(chuàng)業(yè)者,做過公考培訓教師、2014年1月創(chuàng)立年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