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2日,全國共摸排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發(fā)現存在問題的機構27.3萬所,現已整改24.8萬所,整改完成率達到90%。

全國培訓機構已完成整改90%,北京市集中整改26個熱點地區(qū)

2018-12-13 20:52:25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余甜  

  多知網12月13日消息,今日,教育部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河南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張濤分別對全國、北京市、河南省的基礎教育領域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

  全國共摸排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現已整改24.8萬所

  在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截至12月12日,全國共摸排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發(fā)現存在問題的機構27.3萬所,現已整改24.8萬所,整改完成率達到90%。廣東、西藏、廣西、浙江、上海、甘肅、安徽、寧夏、河南、福建、江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山西、四川等14地整改完成率達到95%,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呂玉剛稱,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因素和方面非常多。最近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中央深改委會議,聽取匯報,研究有關重要文件就是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

  推進的重點包括以下幾項:

  第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自2月份相關文件下發(fā)后,教育部有關部門先后通過召開推進會、座談會、調度會、集體約談等多種方式推動各地加快治理整改進度,推動開展為期1年半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

  首先,指導各地健全教育部門牽頭、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配合的聯合執(zhí)法機制,加大跨部門聯合執(zhí)法力度,對無證開展培訓、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開展學科培訓及其他違規(guī)開展培訓的機構,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堅決予以取締。

  其次,部署各地組建穩(wěn)定、高水平的學科類培訓班審核研判專家團隊,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參照教育部制訂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備案審核操作指南》,做好學科類培訓是否屬于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的研判工作。

  再者,建立國家統一的集規(guī)范、監(jiān)管、舉報、服務于一體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服務平臺目前已經上線,并將陸續(xù)面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等信息。

  第二,解決課外培訓內容超標培訓、超前培訓的問題,關于奧數改成思維訓練的問題,首先班級名稱要規(guī)范,其次教學內容要和國家的課程標準相一致,不能超標超前。為了防止有些培訓機構超標超前的問題,要求各地組織專家團隊,發(fā)揮教研機構、優(yōu)秀教師的作用,組成高水平的專家團隊,對班級的授課內容進行研判。

  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大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力度,切實解決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安全隱患、無證無照、超標超前教學等突出問題,確保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工作。

  另外,北京、浙江、安徽、廣東等13個省份已經出臺了課后服務的實施辦法,北京、天津、濟南、青島、沈陽、長春、武漢等城市已基本實現了城區(qū)小學課后服務全覆蓋;24個大城市(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和福州、南昌、鄭州、長沙、貴陽)總體上有近七成的小學開展了課后服務。

  北京市集中整改26個熱點地區(qū),目前已整改培訓機構7079家

  同時,2018年,北京市啟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行動共分摸排、整改和建立長效機制三個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拉網式”排查,北京市共排出校外培訓機構12681家,其中存在問題的有7557家。從7月開始起進入集中整改階段后,北京市指導各區(qū)加強統籌,多措并舉,目前已經整改培訓機構7079家,整改進度達到93.67%

  包括近期遭遇大力整改的海淀黃莊地區(qū)在內,北京市通過電子地圖確定了26個熱點地區(qū)并建立了市級專項督查組分赴各個熱點地區(qū),明察、暗訪,進行兩輪集中督查巡察。

  在專項治理中,北京市采取了四項主要的工作措施。

  第一,成立專項治理小組,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定期召開市政府主管秘書長主持的工作推進會,協調推進集中整改工作。11月底,在治理整改進入攻堅階段后,北京市領導召開各區(qū)委書記、區(qū)長工作調度會,要求專項治理重點區(qū)書記、區(qū)長作為工作第一責任人,提高指揮規(guī)格,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市場監(jiān)管、公安、消防、綜治等相關部門力量,制定到年底前整改攻堅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倒排工期,責任到人。

  第二,建立了十項分類整改機制,制定《北京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標準》《關于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針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辦學資質不全、違規(guī)辦學行為等問題的培訓機構,分類明確整改標準和時間表。建立信息通報制度,每周統計各區(qū)整改臺賬,每半月向各區(qū)政府通報整改進展情況。建立整改臺賬銷號機制,明確各類問題機構完成整改的驗收標準和整改臺賬銷號流程。

  建立工作督查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部門及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建立信息化監(jiān)管機制,開發(fā)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排查登記、整改跟蹤、備案審核、信用公示等全業(yè)務監(jiān)管,利用校外培訓機構地理信息系統,使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各類信息直觀呈現,一目了然。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對關停培訓機構存在卷款跑路風險的,要求各區(qū)提前研判、制定預案,事中防控,防止引發(fā)群體性事件。建立綜合治理機制,充分借鑒“疏整促”工作經驗,通過網格化管理,“街鄉(xiāng)吹哨、部門報到”等有效機制,集中力量啃下治理整改這塊硬骨頭。

  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從11月開始,北京市累計向社會公布了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474家和黑名單51家。建立校外培訓聯合執(zhí)法機制,由教育部門牽頭,市場監(jiān)管、應急管理等部門參與,累計開展執(zhí)法檢查4782次,對違規(guī)培訓機構責令整改943次,依法依規(guī)對231家培訓機構實施行政處罰,責令停止辦學,起到了有效警示和規(guī)范作用。建立中小學課后服務機制,截至目前,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是98.25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86.7%,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8.96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總數的74.9%,隨機調研部分家長的結果顯示,家長對課后服務滿意度在90%以上。

  第三,抓住典型,迅速降溫校外培訓熱點。指導各區(qū)開展部門協同聯合執(zhí)法,對包括海淀黃莊在內的熱點區(qū)域全時段、無死角集中檢查,通過關停違規(guī)培訓機構、壓縮現有機構規(guī)模,引導規(guī)范辦學等措施,推動熱點區(qū)域迅速“降溫退燒”,市級抽調60余名骨干人員組成3個督查大組15個督查小組,在月底前對分布在全市15個區(qū)的26個熱點區(qū)域開展兩輪重點督查。12月7日,根據群眾舉報,指導海淀區(qū)教委果斷叫停違規(guī)組織的競賽活動,并立即約談和查處違規(guī)參與組織競賽的培訓機構,取得較好社會效果。

  第四,建立長效機制,規(guī)范校外培訓秩序。按照國務院相關要求,北京市研究制定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構建規(guī)范校外培訓發(fā)展的長效機制。召開校長座談會,就招生入學不得與校外培訓機構掛鉤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在明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設計中采取針對性措施,打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組合拳。指導各區(qū)加強與媒體合作,多渠道做好規(guī)范培訓發(fā)展政策的宣傳解讀,形成家庭、社會、學校合力,共同維護良好教育生態(tài)。

  在這個過程中,采取分類對待辦法,如果存在安全隱患,發(fā)現一個取締一個,這是這次執(zhí)法當中明確的。對于素質類的,要求確保安全,在符合要求、滿足需求的情況下進行扶持。對于學科的培訓機構,如果在規(guī)范范圍內,十條要求都達到了也予以支持的。

  從明年1月開始,專項治理進入鞏固工作成果,健全長效機制、提升管理水平的新階段。北京市將加強對專項治理工作的督查和檢查,堅決防止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guī)行為反彈。健全監(jiān)管長效機制,構建完善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政策體系,切實加強執(zhí)法力量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部門協同的校外培訓機構聯合執(zhí)法機制,制定執(zhí)法工作指南和流程。積極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機制,建立第三方對校外培訓機構信用分級評估和動態(tài)管理機制。探索建立學雜費專用賬戶、嚴控賬戶最低余額和大額資金流動等措施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的監(jiān)管。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監(jiān)管機制,通過開發(fā)監(jiān)管APP,在培訓機構安裝面部識別設備等手段,規(guī)范培訓機構辦學行為。

  “社會競賽數量要嚴格控制,學科類競賽數量要大幅壓縮”

  呂玉剛指出,為減輕中小學生參加社會競賽活動造成的負擔,今年2月份,教育部發(fā)出公告,對規(guī)范競賽活動管理提出了“明確管理權限、重新登記核準、嚴格組織實施、強化日常監(jiān)管、約束結果使用、推動社會共治”等6方面舉措,共查處了一批違規(guī)舉辦的競賽活動。9月份,又印發(fā)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對競賽的申報、認定、舉辦和日常監(jiān)管作出詳細規(guī)定。

  在這個工作當中,主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資質必須符合條件,主辦方必須是在中央編辦、民政部登記管理的正式機構;

  導向必須正確,要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原則上不舉辦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活動;

  數量要嚴格控制,特別是對學科類競賽數量要大幅壓縮;

  堅持公益性,競賽活動一律不得收費,不得以任何方式轉嫁成本。經過認定之后,清單之外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將一律不得組織進行。同時,要求各省也要認真制定區(qū)域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嚴格把關,加大查處力度,切實規(guī)范面向中小學生的各類競賽活動。

  此外,今年將有18個省份作為第三批試點啟動新高考改革,按照計劃,2014年下發(f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方案以后,各省在逐步分批進入新高考改革。除了已經進入的,大家知道的上海、浙江及其他幾個地區(qū)以外,其他省份目前還在依照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省份改革的方案,現在還在進程當中。一旦方案確定以后,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在治理義務教育“擇校熱”問題上,呂玉剛指出,目前,隨遷子女80%進入公辦學校就讀,另有7.5%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并全部納入生均公用經費和兩免一補政策的補助范圍,兩者之和已經接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盲、聾、培智三類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達到90%。

  據調查統計,2018年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第三方評估機構對10個大城市2萬名學生和7萬名新生家長的調查顯示,97.5%的新入學學生對就讀學校表示滿意,83%的家長認為近兩年當地招生入學工作有明顯改進。

  最后,關于積極化解義務教育學校的大班額問題。按照國務院提出的“全國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的工作目標,對這個目標有一個具體化的要求,就是在2018年超大班額控制在2%以內,到2020年,大班額控制在5%以內。

  截至今年10月底,義務教育大班額比例為8.1%,超大班額比例為1.2%。大班額、超大班額數量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18.9%和48.7%,為近10年來最大降幅。

  截至今年10月,初步統計,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超大班額的比例分別比2013年下降了13.64和9.06個百分點,大班額和超大班額分別減少3.51萬個和2.62萬個。

  河南省各縣(市、區(qū))均制定了消除大班額規(guī)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實行銷號管理。省政府定期向各地通報消除大班額專項規(guī)劃情況,要求各級政府精準施策,加大力度,嚴格獎懲。

  2019年將取消特長生招生,寄宿制2020年將實施登記派位入學

  今年北京市各區(qū)招收特長生比例嚴格控制在本區(qū)初中招生計劃4%以內,明年將取消特長生招生。城六區(qū)逐步降低公辦學校寄宿制招生數量和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全部實行登記派位入學方式。

  明年北京市將取消特長生招生,進一步規(guī)范寄宿制招生,城六區(qū)逐步降低公辦學校寄宿招生數量和招生比例,到2020年將實施登記派位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