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新探索,看德稻教育的“大師”之路

2017-07-04 08:36:09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黎珊   0條評論

  ?文|黎珊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北門,佇立著一棟德稻大樓,這是德稻教育的上海中心大廈,也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德稻實驗班”教學點。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室的課桌課椅、黑板多媒體,這棟教學大樓里,是一間間的風格各異的“大師工作室”。

\  

  (德稻上海中心大廈)

  德稻教育成立于2006年,但真正進入教育圈的視野卻是近幾年。2013年,德稻教育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合辦全日制本科學歷“德稻實驗班”。

  德稻實驗班是校企合作探索的新教育模式,走進德稻教學樓大廳,是100多位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專家及學界領袖的肖像,同時,他們也構成了德稻教育500位大師資源的一部分。

\  

  (德稻大廳)

  聊到德稻的發(fā)展史,德稻集團總裁夏軍說,開始德稻是做房地產(chǎn)開發(fā)、科技、通訊、半導體還有金融方面的業(yè)務,后來介入到教育項目。

  “最早德稻是北京高教園區(qū)的開發(fā)商,想要建一個世界級高教園區(qū)或是大學城。但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大學來說,最重要的是形成機制,可以源源不斷地培養(yǎng)出更好的學生?!?/p>

  “大學牛是因為大師,不是因為大樓?!痹谶@樣的觀念下,德稻開始慢慢轉(zhuǎn)型,用十年時間,從硬件建設轉(zhuǎn)向為軟件建設。

瞄準大師資源,尋找教育突破口

  2009年,上海世博會的籌建項目臨近結尾,德稻瞄準了世博會的主設計師們,國家號召“讓世博會給我們留下些什么”,德稻想把大師留下來。

  大師們也有相應的需求,“世博會工程完成后,設計師們會想在中國留下更多的作品,也希望能夠接到更多訂單,所以愿意加入到更多的項目?!毕能娬f。

\  

  (上海世博會巴西館設計師龍百渡工作室)

  但大師資源的獲取,一開始是困難的,“大師們并不知道你是誰,信任度需要慢慢建立起來。”

  夏軍發(fā)現(xiàn),“大師也有夢想,想傳承自己的思想,想有屬于自己的教學體系?!?/p>

  把思想體系傳承下來對他們最有吸引力。在有了最初的十幾位大師資源后,德稻開始轉(zhuǎn)型做工業(yè)設計方向的教育內(nèi)容。

  成為德稻的大師,需要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初步簽訂框架協(xié)議,通過互相考察、互相熟悉,成為德稻的大師儲備資源。

  并不是所有的大師都能做教學。

  中國市場對高等教育要求非常嚴格,所以需要和大師再簽訂一份教育合同,然后大師需要帶領團隊,根據(jù)中國的教育大綱,針對相關專業(yè)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本科四年課程體系。

  承擔教學任務的大師,一般承諾最少四年,甚至是八年。

  設計好的本科課程,需要通過的德稻評選,然后再通過德稻和學校一次共同評選,中標后才能夠順利開班。

  夏軍介紹,目前,在德稻的500位“主控大師”都可以做課程,但并非所有的大師都做了課程,目前做成了30-50個專業(yè)。

校企深度合作,關注二、三本院校教學提升

  “剛開始大師會覺得對于中國的本科教學沒有興趣?!碑吘购芏啻髱熢诿笞鲈O計總監(jiān),或是在國外名校做教學,在國內(nèi)也經(jīng)常會受邀去一類大學。

  但就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以及教學體系的實踐中,大師們也在和德稻一起迭代。

  談到與德稻的合作,設計大師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說,“一開始我們辦的是研究生班,招生對象是學設計的本科畢業(yè)生,但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連基本的資質(zhì)都達不到。但問題是,中國每年有10萬名設計專業(yè)畢業(yè)生,其中約9千名能找到工作。聽說許多公司招不到合格人才,所以兩年后我們放棄研究生班,決定從零開始,直接給通過高考的學生進行基本教育。這也是對現(xiàn)狀的接納。 ”

\  

  (設計大師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在大師課程的設計方面,夏軍表示,“我們不做基礎理論研究課程,德稻開設的都是應用科學類課程?!北热纾?013年首批開設的兩個專業(yè),產(chǎn)品設計和動畫專業(yè)。

  在依托大師資源的教育模式中,德稻也做出了一些分層。

  在校企合作項目上,和一類大學主要以相對輕量的講座形式為主,比如在北大,近六年德稻已合作過近300場講座,開發(fā)了遠程規(guī)?;€上課程MOOCs,共建專業(yè)碩士。

  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實驗班模式,目前已經(jīng)涉及11個專業(yè),32個班級。

  夏軍說,一類大學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呈現(xiàn)“富營養(yǎng)化”,對大師資源的輸出只能是“蜻蜓點水”,“但二本、三本學校卻迫切想要這樣的資源?!?/p>

  所以未來,在深度的校企合作項目上,德稻將更多關注二本、三本學校。

  夏軍介紹,大師課程的特點是:一、在學生選拔方面,不以學生的高考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二、大師們從行業(yè)中來,是實操性大師;三、大師有世界級的眼光,也會帶給學生國際化的教育資源。

  “德稻實驗班的模式已趨于成熟?!毕能娦牢康卣f,學生遴選機制、師資與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軟硬件環(huán)境、學生評價機制與教師評價機制方面都形成了模式。

\  

  (德稻實驗班第一期畢業(yè)作品展)

  學生的選拔方面,實驗班學生不額外占用學校招生計劃?!暗碌颈旧硎菦]有學生,學生是學校統(tǒng)招的,不需要在常規(guī)的學費之外收取任何費用。”

  除了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實驗班的項目制教學模式,包括理論課程、專業(yè)技能課程、研討課程、動手實踐課程、 調(diào)研考察課程等不同形態(tài)的課程。

  在教學方面,德稻要求,大師每年在中國的時間不少于100天。

  一個大師團隊,包括大師、課程協(xié)調(diào)人以及教學助理、專業(yè)課老師等師資隊伍,團隊有7-10人,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和追蹤,他們整天跟學生“泡”在工作室里。

  未來,德稻希望去更多城市與更多學校合作,在城市的選擇方面,夏軍表示,第一,希望當?shù)卦盒?shù)量比較多,比如武漢;第二,交通先對便利,希望離上海比較近,比如高鐵沿線城市。

  以投資人的眼光看待德稻的整體業(yè)務,夏軍表示,目前對大師集群、德稻知識資本和硬件建設的投入超過十億元,教育是首先開展的實踐應用,已成為我們很好的品牌。

  在盈利模式上,夏軍說:“目前教育業(yè)務一年的營收是幾千萬,尚未達到營收平衡,未來教育項目的目標是獲得微利。下一階段,德稻將開展大師的商業(yè)團隊與企業(yè)項目的廣泛對接,通過知識資本授權,創(chuàng)造價值、分享利潤。”(多知網(wǎng) 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