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3月10日消息,不久前的某天,多知網在朋友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圈外的朋友的轉發(fā),內容是自己的孩子從使用一起作業(yè)網開始到現(xiàn)在的成長軌跡。身在行業(yè)內,更加關注的是一起作業(yè)網又融資1億美元,估值6億美元,用戶達到1100萬這樣商業(yè)化的數(shù)字。
但是,對于一起作業(yè)網,或者類似的在線公司,到底是什么樣的用戶在使用它們?用戶在使用這些在線教育的軟件時又有哪些感受?老師、家長和學生們,對于在線教育,又有著怎樣的想法呢?
多知網采訪了一起作業(yè)網的一位用戶趙女士,并通過她采訪到了學校老師。從她們的言語之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家長:學豆激勵下,孩子做作業(yè)積極性提高
趙女士的孩子現(xiàn)在在上小學4年級,從趙女士分享的“時光軌跡”中,可以看出,趙女士的孩子從2014年11月26日開始使用一起作業(yè)網,期間,他完成了409道題,學會了178個知識點,得到了541學豆。
趙女士的孩子活潑好動,但是,在學校的時間,他還是很聽老師的話的,平時,對于老師的要求也能夠完成。
作為一個對iPad等數(shù)碼產品無師自通的電子產品小達人,他一接觸一起作業(yè)網就完全喜歡上了這個平臺。
“他對這個很積極,每天會跟我討論,哪個同學今天賺了很多學豆,哪個同學學豆總數(shù)又超過他了,或者就是他又比誰多了,”趙女士說。因為每個同學都能看到和自己同班的同學的學豆,相互之間比較成了同學們之間的一大討論話題。
“我兒子的學豆可以算的上是‘土豪’級別的”,趙女士略帶自豪地說道,“因為他們的學豆可以兌換相應的實物獎品,大多是鉛筆、彩筆等文具類的獎品,但是他說他覺得那些都太小的,他要攢著換大獎品。”
但是,與兌換獎品時的“小心翼翼”表現(xiàn)相反的是,趙女士的兒子在與同班同學的互動中似乎又表現(xiàn)得很豪爽。“他們賺的學豆除了兌換獎品外,也是可以用來‘花’的,主要用在給他們的‘寵物’喂食上。同班同學可以給自己和別人的寵物喂食,就像我們玩的開心牧場那樣。他有時候會問我,‘為什么有的同學不給我的寵物喂食’,這個時候我就告訴他要先付出才會有回報。”
在這樣的場景下,教育似乎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和學到知識那么簡單。
一起作業(yè)網使得老師、學生、家長連接起來,老師布置完作業(yè),家長與孩子賬號綁定的微信就能夠立即收到提醒,孩子完成作業(yè)后,家長也能夠收到孩子各個小項目的得分以及班級平均分,并能夠聽到孩子的跟讀或是背誦的錄音。趙女士邊說著邊給筆者展示了孩子最近的作業(yè)情況,每項得分都在85分以上,高出班級平均分7-8分。“當然,有時候他也有低的時候,他最近表現(xiàn)還不錯。”趙女士說。
在后來的交流中,筆者與趙女士討論了K12學生的家長對于在線教育的看法。據了解,趙女士并沒有使用其他在線教育或手機App,“倒不是不想用,主要是時間分配上的問題,孩子用這個是因為這就是作業(yè)的一部分,所以我會全力配合,但是對于其他的網站或者應用來說,可能他們也做的很好,但是因為孩子上課時間、晚上回家的活動時間、跟家人的相處時間已經排的非常滿。而且現(xiàn)在孩子還報著三個周末課外班,周六、周日下午都有課。時間確實比較有限。我們不會再去主動給他增加負擔。”
趙女士的想法,大概也能代表相當一部分家長的心聲。孩子有限的課余時間,確實是限制大多數(shù)K12在線教育發(fā)展的一堵高墻。
老師:在線教育降低工作量,愿意接受并推薦
在趙女士的介紹下,多知網與孩子的英語老師取得了聯(lián)系,了解了老師對于一起作業(yè)網的使用情況。
據孩子老師柳老師介紹,現(xiàn)在學校里有四五十位老師在使用一起作業(yè)網,主要還是數(shù)學和英語老師,其中,英語老師比較多一些。這些老師的年齡主要是35歲以下,“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老師也有在用的,但是可能數(shù)量稍微少一點,可能在線的產品他們用起來還是有點費力的吧。但是也有個老師快退休了,她喜歡接觸新事物,用的也挺好的。”柳老師說道。
柳老師表示,因為是中年級,還是需要給學生布置一些書面的作業(yè)。她認為,游戲化學習的作業(yè)方式,不能完全取代書面作業(yè)。“就好像多媒體用的再溜,也不能取代板書,這是一個道理。”柳老師說。
“剛開始用的時候,需要熟悉一下,可能會有點不適應,但是真正習慣了以后,還是感覺工作量比以前減少了一點。畢竟現(xiàn)在大部分工作在網上都能直接搞定。”柳老師表示。從她的描述中間,可以看出她對一起作業(yè)網還是比較認可的。
“最開始有一起作業(yè)網的老師來給我們培訓,后來我們用的好也會推薦給其他的老師。”從柳老師的描述中間,我們可以大致看出一起作業(yè)網的發(fā)展模式,抓住老師這個入口,也就相當于抓住了每個老師教的上百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這似乎比直接向C端的學生或家長做推廣省力很多,這一步,一起作業(yè)網已經找到了捷徑。
而且,這樣一來,因為是老師布置的任務,一起作業(yè)網順利成章地進入了家長對孩子時間上的規(guī)劃中,可以想見,那1100萬用戶大概是在推廣與老師中的傳播中,積累起來的。
加上學豆系統(tǒng)中,同輩壓力的合理運用使得學生用戶的粘性提升。學生、老師、家長的使用習慣逐漸形成,事情似乎一直在往好的一面走。
或許,K12領域的孩子家長,就是一個又一個典型或非典型的“趙女士”的縮影。如何讓他們了解到、使用并認可你的產品?趙女士和柳老師的看法,或許能提供一絲啟發(fā)。(多知網 初驪禹)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