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留學市場“過渡期”: 口碑傳播顛覆市場曝光

2015-01-30 07:58:59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半根筷子   0條評論

  此前,百度發(fā)布了2013年留學行業(yè)分析報道。其中,2013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為41.39萬人,增長率為3.58%。而3.58%的增長率實際要遠低于大部分留學大公司的年度預算平均20%的增長速度。姑且不論大公司是否能完成20%年度增長預算,但是整體的業(yè)績增長速度也是要遠高于這個數字的。

  對于百度給出的41.39萬的數字,我持有一定異議,我相信實際的數字會比這個數字要大,但是我相信超不過45萬。我們結合這個數字和留學大市場的自然增速,我相信2014年度的整體留學人數是絕對不會超過50萬人的。

   留學人口紅利已經消失

  其實留學市場的減速是可以遇見的。因為留學整體來說是個小眾市場,之前維持了高速增長,是由于我們有留學人口紅利,以及市場發(fā)展的結果。留學人口紅利實際上是伴隨著我們國家整體經濟的發(fā)展而產生的。對于一個學生是否留學取決于兩點:1.資金;2. 出國的意識。而留學人口紅利是由潛在的留學人群帶來的,而潛在的留學人群是由經濟告訴發(fā)展,早就富裕人群的速度來決定的。剩下的就是用出國意識來轉化了。

  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趨于穩(wěn)定,增加新富翁的速度在減緩,或者富裕人群相對比較穩(wěn)定了。所以潛在的留學人口紅利期已經結束。隨著人口紅利期結束,那么就是出國意識的覺醒了。這一點我們從年初發(fā)布的百度教育行業(yè)搜索報告上,可得出,在留學的關注度上,一線城市和區(qū)域產生了下降的趨勢,而二三線城市和區(qū)域卻產生了提高。而一線市場其實就是二三線市場的明天,或者說二三線市場就是一線市場的昨天。

   留學市場飽和度達到60%

  我們再回到數字上來看,就好像我們前面所說,留學人群的整體數量我們假設在45-50萬人。而實際上居于留學行業(yè)的頭三位的公司基本上吃下了接近10萬人,實際上就是整體市場份額的20%-22%。而其他大大小小的留學公司加一塊15萬人的數額是有的。這樣整體算下來就是25萬人,在整體市場份額占比50%-55%已經超過一半了。而在我們國內存在著大量在高中大學中落地的項目:如,合作辦學,“2+2”等等。在一些大學中,甚至幾十個項目并行。即使在高中里也有多個項目并行。而這樣一個隱形的留學群體,到底有多少人,一直是個迷,沒有任何官方機構給出答案。我們姑且大膽估計一下,這個群體5-10萬人,那么整體占比達到30-35萬人,占比60%-75%。

  一個市場的飽和度已經達到60%,那么這個市場已經進入了飽和狀態(tài),在留學市場里,總有那些你肯定是無法轉化的客戶——DIY客戶。而DIY的客戶群體越來越大,也說明實際上是由于留學服務機構的服務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舉個例子來說,有很多DIY的客戶自己對于申請的認識已經超過行業(yè)里80%的留學從業(yè)人員了。

   進入過渡期的留學市場:口碑傳播將顛覆市場曝光

  市場的四個發(fā)展階段:起步,成長,成熟和衰退。現在留學市場是在什么階段呢?我認為是在成長階段往成熟階段過渡期,而不同的區(qū)域情況又有一些不一樣。比如說一些偏遠一些的區(qū)域,一些出國意識并不太發(fā)達的區(qū)域,那些可能處于第二階段。而第二階段最大的特點是:大家不比誰服務好,不比誰更有良心,大家比的是誰跑得更快。誰跑得更快,誰就能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們試想一下在5年前的北京,不就是這樣的一個年代嗎?由于留學產品的特殊性,僅僅在加大市場投入的情況下,用曝光率去換取市場業(yè)績的增長。

  在這里我們必須要說一下留學產品的特殊性,因為留學產品并不是一個類似與IT產品的有型的東西。比如說,Apple 采用了一個XX技術,那么這個技術就是區(qū)分一個產品和另一個產品的本質區(qū)別。而留學市場是沒有任何一項“技術”可以區(qū)分產品和產品之間的區(qū)別的。所以這個時候,影響客戶選擇的最重要因素就變成了品牌。而曝光率某種意義上等于品牌。而關于品牌在留學領域里巨大的影響力,請參考前途出國的迅速崛起。只不過有的是公司大品牌,有的是個人小品牌,無論怎樣都是一個“品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客戶的選擇。

  之前用曝光率去換取客戶的增長,而不用過多的考慮客戶的口碑和需求。這是由于兩個因素造成的:1. 在以前網絡傳播的速度遠沒有那么快,熟人社交也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2. 市場容量非常大,完全可以忽略否口碑的作用,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以前只有50%的正口碑,那么我服務20個客戶,平均一個客戶可以帶來10個正口碑或者10個負口碑,那么我只用看到那10個正口碑即可,那10個負口碑可以忽略,因為市場可以視為無限大。

  而現在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空前的小,而這種熟人之間的聯系,信息分享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準確。可能這樣說過于抽象,讓我們舉個例子吧:現在越來越多的同學用人人網尋找自己的師哥師姐,去取經。詢問他們是如何出國的,對與出國的認識,以及服務機構的推薦。而以前,我想找到我的師哥師姐,太難了。然后如果某個留學機構對我的服務非常不好,我直接在朋友圈里一發(fā),我所有的親戚朋友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個“不靠譜的”留學公司。

  技術的發(fā)展,讓信息傳播更快。市場的飽和讓負口碑的效應被更加放大。所以我們看到各個公司都開始推出一些提升客戶體驗的辦法。以往各個公司不讓客戶看到任何文件,現在基本上沒有幾家公司的客戶看不到自己的申請文件了。甚至有些公司還上線了客戶服務系統(tǒng),客戶直接在系統(tǒng)后臺可以看到自己的服務進度。

  綜合三個因素,留學市場毫無疑問已經進入紅海。在這個過渡期的特點是:1. 各個公司都采取收縮政策,控制成本,比如對各個公司的管理者加入成本的考核,市場成本在降低(個別公司除外),集團瘦身更加扁平化管理;2. 用留學業(yè)務帶動相關業(yè)務的發(fā)展,以達到維持業(yè)績增長的速度。比如,啟德和新通都在做留學和培訓業(yè)務的整個工作,我理解未他們希望用留學的基本盤帶動整個培訓業(yè)務的增長,以達到穩(wěn)定整體公司業(yè)績增長的目的。

  從大的市場環(huán)境來看,留學行業(yè)已經正在向成熟市場過度。或者用個大詞來說,留學行業(yè)已經進入紅海。等這一輪較量結束,留學市場勢必迎來新的變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