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培訓教育不能被資本主導,要自我規(guī)范、循序漸進。
多知網(wǎng)12月23日消息,近日,第九屆全國培訓教育發(fā)展大會在南京召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董事長俞敏洪做了題為《培訓教育中的問題與發(fā)展》 的分享。
核心觀點:
中國目前教育評判標準相對單一,導致了孩子無法全面發(fā)展,“三商”中的情商、逆商都有所欠缺。
做培訓教育要考慮這些問題:這個領域為什么要我做?我為什么比別人做得好?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通過什么手段來實現(xiàn)理念?如何確保自身生存?
培訓教育不僅要提升孩子的成績,更要提升孩子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品性。
培訓機構可以實現(xiàn)個性化的關懷輔導、提供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解決學習焦慮,此外,新東方等教育機構斥巨資進行教研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成果也可以應用于公立學校。這是培訓機構對中國教育的貢獻。
做培訓教育不能被資本主導,要自我規(guī)范、循序漸進。
以下為俞敏洪分享(經多知網(wǎng)編輯整理):
各位親愛的培訓界同仁還有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對于我們培訓教育中的一些事情,我有自己的小小看法。
教育評判標準相對單一阻礙了孩子全面發(fā)展
習主席說,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我認為,國家強調的“德智體美勞”這五個字毫無疑問是培養(yǎng)孩子永遠不會錯的指導方針。中國的教育希望往這個方向發(fā)展,但是卻充滿艱難。中國公立學校體系更多的力量依然在孩子們的考試分數(shù)怎么提高上,培訓機構可能在很多情況下還是推波助瀾,幫助孩子提高分數(shù)。
當然對于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考評制度來說,分數(shù)本身是唯一一個決定孩子能否上優(yōu)秀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評判標準。指揮棒決定了一切。面對現(xiàn)在高考、中考這樣的局面,以及很多地方暗中進行小升初的考試和幼升小的考試,促使我們不得不在一個方面花力氣,這個方面就是“智”。即使在這方面,我們花的力氣都是不健全的,因為“智”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知識結構、思想眼界的發(fā)展,但是我們現(xiàn)在只是在學習成績上花力氣。
我覺得有意無意之中,中國各種教育機構,民間、公辦通過聯(lián)合,把孩子們擠到這個渠道中,像一個漏斗,越來越擠,直到每個孩子擠出來都是同一個模子的形狀。大家會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孩子成績好了,智商也不錯,但是卻在德、體、美、勞方面有很多的缺陷。我們應該通過教育讓孩子有宏大的理想、廣闊的胸懷。面向世界的未來,有著充分的知識結構和科技水平,并且充分理解社會各個階層的發(fā)展,推動中國不斷走向世界,希望最終有一天能夠出現(xiàn)中國教育引領世界的局面。
中央領導重視教育,不斷地強調、不斷地規(guī)劃,我覺得是特別有道理的。當然教育不是一天能夠改變的,是必須要不斷去努力的結果。我們現(xiàn)在要把這些東西都做好的話,其實真的非常不容易,中國的教育任重道遠。我們不光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考試能力,還要在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上進行提升。可我們中國教育現(xiàn)在集中在前面兩個,中國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知識競賽都是佼佼者,大學后科學研究發(fā)展方面后續(xù)競爭能力加強方面卻顯示出了很大的弱項。
我們常常說一個學生要發(fā)展的話,學校從三個方面入手,歸為智商、情商和逆商。我們孩子在智商方面還是做得不錯的,但是研究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的思維能力是不完整的。
我認為情商是三個方面,被人信任、善于分享、樂于助人。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底層最基本的道德框架,社會底層的黏合劑,把人與人的良好關系黏合起來,這是情商。我們現(xiàn)在對情商的解釋變成了投機取巧,變成了投機鉆營,變成了有好處自己去撈,這些其實不叫情商。在我們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成績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人與人之間關系方面非常容易被誤導。中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會互相猜忌、互相妒忌,互相之間做出甚至不是那么天真爛漫的事情。
第三個是逆商,咱們有的孩子面對困難挫折失敗時的抗打擊能力、自我鼓勵能力也比較差。這是因為我們中國孩子只有第一名或前幾名能夠被承認,父母也只認孩子的成績,而不是鼓勵他們多方面發(fā)展。孩子面對失敗或者挫折的時候,我們鼓勵手段也是有問題的。比如我們教育孩子常常使用訓斥和攀比的方式,或是孩子沒有達到指定目標就會被懲罰的方式。我們從來沒有去考慮過孩子在最低的起跑點上也可以不斷去努力,不斷去發(fā)展。
這是我們教育評判標準太單一的結果。
讓我最受感動的視頻就是:一個美國黑人老師培養(yǎng)了很多很多的黑人大學生。貧民區(qū)原來不出大學生,但是她培養(yǎng)出了一批大學生,后來被邀請到了TED去做演講,問她怎么做的,她說她的法寶只有一個,就是對待任何層次的孩子都是以鼓勵為主。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一個同學12道數(shù)學考試題只做對2道題,她給這2道題畫勾畫笑臉,其余的10道題不打叉,學生問她為什么不打叉,她說這只是暫時的錯誤,將來一定會做對的,所以不是錯了,是你現(xiàn)在還沒有真正理解。既然你能做對這2道題目,后面10道也會做對。后來這個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一路猛學,最后居然學成了班內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
我剛剛說那么多,并不是要把新東方排除出去,新東方算是培訓領域的大哥,我覺得新東方在中國教育與狹窄的學生通道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好像沒有什么別的辦法。盡管我在新東方反復強調要幫助落后學生建立自信,但是其實不管是落后的還是先進的學生,來到培訓機構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自己成績不斷被提高。這里我主要講K12,大學教育話題要另作討論。
做培訓教育應該思考什么問題?
今天要講的不是整體的教育,而是培訓。其實做培訓教育我們思考的重點是以下幾個:
第一,這個領域為什么要我來做?我為什么能夠比別人做得更好?這個問題我回答的時候已經犯糊涂了。最初我做新東方的時候很清晰,當時做的是出國考試培訓。為什么要我來做?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我教托福這樣的出國考試教得比誰都好,我是有自信的,我來教中國學生就可以考出高分,并且拿到美國優(yōu)秀大學獎學金出去讀書。這一點到今天也很驕傲,因為今天在中國各個重要領域崗位,碰上的帶頭人不管是管理上的還是科研上的,幾乎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當初90年代新東方送出去讀書的人。他們留學歸來,通過留學這件事情確實為中國各個領域帶來了很大發(fā)展。
上個月我到緬甸去考察,去了中緬油氣管線,是中國戰(zhàn)略石油和戰(zhàn)略天然氣的管線,那里的總工程師就是1993年在新東方學習去MIT讀書的,然后回到中國工作,現(xiàn)在成為了中緬油氣管線的總工程師。他聽說我到緬甸后一定要見我,說:俞老師,當時要不是在教室里聽了你說的“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更加輝煌”,我是不會出國讀書的,就是因為你這句話我才出去讀書。
現(xiàn)在新東方在K12中有很大的發(fā)展,本身業(yè)務也做得比較大,但是為什么K12非要有新東方?其實我到今天都沒有回答出來。因為現(xiàn)在回看這個問題,我覺得K12于新東方來說也更多是幫學生們提高成績。我反復強調要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健全人品人格和道德,我們也做了這方面工作,但是效果其實非常不明顯。家長也好,學生也好,目標只有一個:我的成績從70分提到90分。如果提不到,你這個培訓機構我不來了,基本上就是這樣。
所以我現(xiàn)在只能用另外一個方法彌補我心中的遺憾,就是把新東方大量教育資源傾斜到山村地區(qū)。大家最近如果看我的微信和微博,能夠發(fā)現(xiàn)我不斷深入到農村地區(qū)一線進行調研,并且調動新東方所有教育資源傾向農村去。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發(fā)現(xiàn)農村和山區(qū)的孩子是真的需要新東方。
我上個月在貴州地區(qū)成為了一所農村中學的校長。告訴大家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以前我邀請中國名人到新東方演講,從來不來,要不就是開一個非常高的價格。我到了農村作為校長以后重新發(fā)短信,邀請他們來農村中學給4000多個學生講一課,所有人都答應,一分錢都不要,說這是對農村孩子的應盡之責。你看,人的善心在面對真正需要幫助人的時候就會被喚醒。
用新東方在K12發(fā)展中形成的科研力量、教學產品、老師隊伍去支持農村孩子,我覺得這件事情真的值得做。如今我們做試點培訓了2萬農村高中生,用了10個月的時間,每個禮拜加2個小時的課,就讓這些高中的高考入學率普遍提高了15%,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shù)據(jù)。本來這些高中平均大概100個學生高三學生,只有20-25個能夠上大學,我們進去以后能夠提到35-40個學生上大學。對于農村孩子來說,這無疑是真正的改變命運。對于城市孩子來說上南京大學還是北京大學可能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對于農村孩子來說,留在農村干農活還是能上一個三本大學就已經是改變命運了。如果能從三本大學經過培訓進入一本大學就是徹底的改變。農村地區(qū)孩子受到了良好教育后,回到家鄉(xiāng)之后重建家鄉(xiāng)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我做這個培訓的教育理念是什么?通過什么樣的手段實施我的教育理念?我們做教育應該有教育理念,否則只是開個培訓機構賺點錢、用商業(yè)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手段做培訓機構,我覺得這樣不行。在過去一年中,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導致大量的教育領域只是做營銷,結果獲客成本從幾百塊錢提到了幾千塊錢,最后這個錢都被平臺給賺走了,培訓一地雞毛。因為營銷很貴,家長預收款被花掉,大家都知道今年有些機構不管拿不拿錢直接跑路了,導致當?shù)亟逃块T特別緊張,于是所有良好的機構也受到影響。
現(xiàn)在對培訓機構這么嚴厲的控制和規(guī)定,一方面是由于國家規(guī)范,一方面也因為培訓機構每年都會有收了老百姓幾千萬甚至幾億,然后倒閉跑路的。新東方在前幾個月接納了倒閉培訓機構的上千個學生。雖然這個麻煩不是我們惹的,但我們有責任幫助政府部門解決麻煩。
今天有一篇報道,報道新東方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標題就是說俞敏洪急事慢做終于起作用了。什么叫急事慢做呢?我認為教育就是要想清楚了一點一點為老百姓服務的事情,而不是你用來賺錢、做資本、上市的事情。新東方是一個上市公司,我曾經說過新東方上市我也后悔,現(xiàn)在不后悔,畢竟發(fā)展了。但是不管怎樣,做事情還是要有良心,要有教育理念,否則你不僅對不起家長交的錢,也沒有幫助到孩子的成長,甚至有的培訓機構連孩子的成績都沒能提高,那這個機構就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要思考,我們到底要為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呢?要解決孩子什么樣的問題?我們這有素質教育、大學培訓教育、中小學培訓教育、體育教育等等,我們這些培訓機構加起來,到底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怎么樣的發(fā)展?習主席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我們可以結合起來做,比如新東方學科教育可以跟藝術機構教育結合起來做。對培訓機構來說,聯(lián)合大于競爭,在業(yè)務層面可以友好競爭,但是在戰(zhàn)略層面和為中國孩子服務發(fā)展層面必須進行良性的戰(zhàn)略合作。也基于這一點,我們很多培訓機構聯(lián)合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為接近20萬的農村孩子提供服務,現(xiàn)在已經有20多個教育機構加入進來,這就是我覺得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到底為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我們?yōu)槟男┖⒆犹峁┓?,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教育資源能不能為中國教育均衡發(fā)展提供幫助,我覺得我們都要去思考。
最后一點特別重要,如何確保糧草豐茂,不至于斷草斷糧落荒而逃?我個人猜測,在2020年還要會有教育機構放雷,到最后把投資款、預收款全部花完以后,關門大吉,落荒而逃。最后落下來成千上萬的家長交了錢卻不了了之。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不光對這個機構本身不利,對家長也不利,我們教育培訓領域的生態(tài)將會變得一地雞毛。
2003年非典的時候,學生到新東方退款,退到最后預收款沒了。我最后借了2000萬才退完。當時驚出一身冷汗,因為我預先把錢全部投入到暑假班的發(fā)展,身邊沒錢了,當時因為非典沒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第二天,所以把錢退完了再說。從此我就知道,退款這件事,同一天所有學生都會來退款也是有可能的。今天,新東方賬上的存款足夠把全體學生的錢在一天內全部退完,足夠把所有員工和管理者的工資發(fā)完,我關門以后可以一分錢不欠,這是我對新東方的嚴格要求。
股東要求分紅我說不能分,一分紅就不夠了。股東乖乖走了,我說你不相信就把股權賣掉走人,相信就把股權留著。大部分對我這個態(tài)度還比較贊賞,這是一種發(fā)展保護。大量培訓機構用的是家長預收款,稍微不小心預收款一用完以后沒錢發(fā)工資,關了拉倒。在座各位如果用學生預收款做培訓的話,我建議你們放慢腳步,先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了再來講發(fā)展問題,否則隨著經濟的波動、家長興趣的改變與競爭的加劇,一不小心錢就要沒有了,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也會給培訓領域帶來傷害。
培訓教育該為孩子和教育事業(yè)做些什么?
我們能夠為孩子們做什么呢?我說的是我對新東方的要求,雖然很可惜沒有全部做到,但至少它是我想要努力的方向。
孩子在學習每門課中提高的不僅僅是成績,還有興趣。我們培養(yǎng)孩子某一門課,不是拼命給孩子壓力讓他成績提高,而是我把他對這門課興趣提高了,讓他自己努力。我當初怎么會考上北大?不是被老師逼的,而是我自己對理想和前途感興趣,對自己學的功課感興趣,語言、地理、語文、英語同時感興趣,所以考了高分。現(xiàn)在我女兒、兒子對歷史特別感興趣,因為從小我就帶他們到歷史遺址考察,一個一個國家歷史講過去,所以就被培養(yǎng)出來了。有了興趣以后,不需要你講,孩子自己就上去了。孩子們坐在教室里不僅成績提高,更重要的是認知水平提高。成績提高很容易,死記硬背、反復刷題就可以,但是孩子認知水平提高了嗎?沒有。孩子未來有自學能力嗎?沒有自學能力的孩子,老師就算一直陪同也沒有用。
三年前,有一個家長一天到晚給孩子請輔導老師,最后孩子考到了政法大學,到了大學孩子還要請輔導老師才能讀完。讀完以后工作父母很有門路,找到了一個國際最著名的律師事務所,但這個孩子的工作能力怎么也跟不上,跟父母說不要讓我在這工作了。父母說好不容易給你找這么好的工作,你居然不想工作,不行。孩子第二天跳樓了。為什么?她的能力跟不上。這個輔導過程并沒有給孩子真正提升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而是通過不斷給孩子施壓讓孩子每門課考高分,但是一旦真正進入自我工作狀態(tài),沒有這樣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就只能拉倒。父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世界頂尖律師事務所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需要反應速度更快,這個孩子跟不上,父母又不讓她出來,孩子跳樓了。中國家長稀奇古怪,當然中國學校稀奇古怪的也不少。
今年有孩子高考考了超過600分,已經可以去南京大學,但因為沒有進北大,母親把兒子臭罵一頓,結果當天兒子自殺;還有孩子在初中已經考到第二名,父母不滿意,說你不考到第一名不許回家,第二名的孩子跟第一名商量,說下一次讓我考個第一名,第一名的孩子不同意,結果下次考試第一名孩子還是第一名,第二名孩子還是第二名,第二名的孩子就拿刀把第一名的孩子捅死了。
我們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但是他的認知水平反而下降了,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孩子不僅僅是為了某一門課而來,也是為了對生命和知識的熱愛而來,我們該提供什么?我們培訓要做的是通過這門課挖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命和知識,我覺得這是培訓機構比公立學校更加能做的事情。
除了成績之外,我們還能夠為學生做什么呢?我們對孩子的品格、情商、逆商,“德智體美勞”中的德、美、勞、體我們到底還能做些什么?
培訓教育該為中國教育貢獻做些什么?我們可以成為公立學校的有益補充。首先,我們能給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關懷和輔導。其次,我們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相待的,學生不會因同類競爭而產生壓力,也不會覺得被老師施加壓力無法擺脫,培訓機構中的老師跟學生可以變得更親近,可以聊天溝通想法。很多學生不愿意告訴公立學校老師的事情卻愿意告訴培訓機構的老師,像我兒子很多事情不愿意告訴我但愿意告訴他姐姐。他姐姐比他大7歲,擔任了輔導老師的責任。此外,拾遺補漏為家長和孩子解決學習焦慮。我覺得培訓機構不應該推動學生學習焦慮,什么叫學習焦慮?跟公立學校聯(lián)合起來選拔優(yōu)秀學生,把通道變窄,輸送到公立學校去,我覺得這件事情不能做,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家長解決焦慮。
同時,培訓機構也做了一個特別貢獻。新東方從建立到現(xiàn)在,已經有2萬名新東方老師進入到公立學校教育體系,成為了公立學校的老師。我到鄉(xiāng)村去考察,居然在一個鎮(zhèn)的小學里面碰上了新東方老師,在新東方工作了五年,后來考上了公務員,居然到鄉(xiāng)鎮(zhèn)去當老師去了。而且因為培訓機構出來,老師教學方式相當靈活,局部意義上帶動了公立學校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我覺得這個也是培訓機構做得很好的事情。現(xiàn)在培訓機構老師都要求有教師資格證才上崗,他們轉到公立學校變得更加容易,新東方很多女老師生孩子的時候轉到公立去了,因為新東方生孩子上課太累了,到公立學校去有兩個假期。公立學校雖然也不輕松,但是畢竟有假期和周末,培訓機構常常沒有周末也沒有假期。
科技研發(fā)推動了科技和教育結合,這個培訓機構能做,尤其像新東方這樣大型培訓機構能做。新東方每年科研費用10億人民幣,研發(fā)出來成果最后也能夠應用到公立學校中去,這個也算是一種大的貢獻。
培訓教育需要自我規(guī)范、循序漸進
培訓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首先是培訓教育被資本化帶來了很嚴重的惡果。這個大家都明白,我們現(xiàn)在做培訓教育,一上來就是資本推動的培訓教育:我三年能上市,你只要投我就行。我覺得這個是不對的。上市當然可以,但是要循序漸進,否則靠營銷把學生拉進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師資與管理水平都不合格,最后會害了學生。家長交了錢卻沒有教學效果,被資本裹挾著就會有麻煩。
第二,急功近利無序發(fā)展讓培訓教育硝煙彌漫。擴大市場變成了一場無序而低級的爭搶。現(xiàn)在大家拼命投入在線教育,去年在線教育投入大概是60-80億市場投入,大的機構一投10-20億做廣告,最后被大平臺全部占走。培訓教育不管做得多大,在線教育幾乎沒有一家不虧本的。其實規(guī)模小一點就可以賺錢了。幾百萬學生在背后,做的最后結果就是互相爭搶,結局不可預料。新東方有人問我們要不要加入,新東方在線今年3月底在香港上市賬上也有錢,我說嚴禁加入,靜觀待變。在別的機構今年夏天投了10幾億情況下,新東方只投了2000萬。我說不許投,等他們打得差不多了以后我們再進去。
老師不再是純粹的老師,成為了課程推銷員。沒有教育理念的老師越來越多,老師沒有定心教學怎么可能帶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呢?不可能。科技應用很多情況下變成了噱頭,背后變成了一地雞毛。什么人工智能、AI、VI應用其實都是表面文章,真正通過科技和教育結合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擴展教育視野的應用寥寥無幾。科技要不要跟教育結合應用?當然要,這是一個深刻、長久、不斷投入的研發(fā)過程,是一個真正的急事慢做的過程。
我們如何規(guī)范自己?教育是良心活,我們不需要等政府來規(guī)范,我們應該規(guī)范我們自己,包括我剛剛說的收費、花錢、打市場、互相之間的合作,不要給教育培訓領域添麻煩,創(chuàng)造政府對我們有好感的條件,我覺得都應該我們來做。政府很多規(guī)定是合理的,比如說不能超綱教學。我覺得唯有一點有待商榷:三個月收費,能不能改成四個月或者五個月,跟學期相配合?我跟相關部門說過,家長也希望一次收一學期的費用,免得再跑一次。合理情況下我們應該規(guī)范我們自己,這個很重要。
如何循序漸進而不是急功近利來做教育?做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我從來沒有想過不做教育。我只想,如果事情做好了自然會增長,如果不增長了就去考察、解決核心問題。我在新東方反復強調教學質量,老師隊伍、教學產品、教學服務的推動,至于是用地面推還是在線推動,是用人工方式推動還是用科技方式推動,我不在乎,只要推動就行了,首先要方向對,其次才是怎么做最有效。真的不要急功近利,慢慢來。
教育是有規(guī)律的,教育培訓是教育的一種,也是有規(guī)律的。如何按照教育規(guī)律而不是資本主導去做事情?如何做到真的幫助到孩子而不是增加孩子和家庭的焦慮?如何做得有序競爭而不是烏煙瘴氣?
我們是可以跟政府對話的,我跟政府談過很多次,各個方面。我覺得推動了以后對大家是有好處的,張強理事長也說要建立跟政府友好溝通的渠道,讓我們理解政府,也讓政府理解我們,這件事情別重要。
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