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天下苦“蘋果稅”久矣,而今,在線教育機構和醫(yī)療企業(yè)均未逃脫。

當在線教育遇上“蘋果稅”:利潤再被削減?

2019-09-03 12:50:55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王上  

  文 | 王上

  天下苦“蘋果稅”久矣,而今,在線教育機構和醫(yī)療企業(yè)均未逃脫。近日,K12在線教育產品跟誰學APP因未滿足蘋果公司蘋果IAP(In-App Purchase)支付規(guī)定慘遭下架。

  “蘋果稅”是指從 2008 年 7 月上線伊始,蘋果手機 iOS 應用商店 App Store 便對開發(fā)者收取 30% 的流水。兩年前,蘋果公司更新了《App 審核指南》,規(guī)定了應用內所有訂閱、游戲幣、付費內容、解鎖等產生的支付必須通過 IAP 完成,即蘋果平臺要收取 30% 的服務費。

  本是一項由來已久的規(guī)則,此次波及教育行業(yè)盈利的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更是引發(fā)關注,多知網也調研了早幼教、K12、成人教育領域的十余家在線教育機構,他們透露了對“蘋果稅”的處置方案。

  “蘋果稅”趨嚴,不守規(guī)則就被下架

  蘋果IAP,特指蘋果App Store的應用內購買,是蘋果為App內購買虛擬商品或服務提供的一套交易系統,開發(fā)者不得違反,否則不予上架。

  根據蘋果規(guī)則,一般是提供虛擬產品的會繳“蘋果稅”,比如游戲、直播、資訊服務等,而提供實物的交易不會繳,比如淘寶這種賣實體物件為主的產品。

  另外,蘋果規(guī)則也有一些特殊條例,比如,用戶在App內購買一個功能,而這個功能需要和一個實體商品結合起來使用,這種情況下,允許使用IAP之外的方式來支付,但前提是仍然需要提供IAP購買的選項。

  對應到教育行業(yè),在線賣直播課程蘋果公司會抽成,賣書和課本則不會被抽成,打包賣“直播課+教材”可能也不會被抽成。

  跟誰學APP作為提供K12直播的在線教育產品,沒有按蘋果公司規(guī)則在IAP系統內完成,而是直接用了第三方支付系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被蘋果發(fā)現,因此遭到下架。

  這個案例并不是個例,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產品因IAP不合規(guī)被App Store下架。

  此前,全球很多開發(fā)者和個人對“蘋果稅”表達不滿,但蘋果公司表示,稱這部分費用被其巨大的運營開支所抵消;能通過這種方式提供消費者保護指導,保證和審查流程等等。

  也有開發(fā)者和個人因此訴訟蘋果壟斷,對于指控,蘋果公司認為自己并沒有構成壟斷,因為抽成是向開發(fā)者收取的,而APP的價格是由開發(fā)者自己定的,這對開發(fā)者而言是自由的,蘋果只是應用開發(fā)者的代理。過去的訴訟案,蘋果有輸有贏,博弈仍在繼續(xù)。

  此次,跟誰學APP新版本具體上架時間將另行通知。據知情人士向多知網透露,App Store審核流程復雜且進度較慢。

  支付環(huán)節(jié)影響用戶體驗和公司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IAP系統有分成僅是其一,支付體驗和退費流程都不如微信和支付寶。

  對于教育公司而言,支付和課程環(huán)節(jié)是否能打通、是否能使用當下最利于用戶操作的支付方式(比如微信和支付寶)直接影響用戶的體驗。

  如果還在蘋果的體系內,那么就不能避免“蘋果稅”。

  有開發(fā)者表示:“使用的平臺服務,對平臺支付服務費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這部分成本也是目前線上產品應該且必須承擔的成本。實際上,即使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有對應的平臺成本。

  但是,加上這一部分成本會影響公司的利潤。

  對于App Store的下架,跟誰學則把這部分成本轉移給蘋果用戶,跟誰學在《關于跟誰學iOS客戶端短暫下架的聲明及臨時解決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表示“我們不得不被迫提價30%來維持我們微薄的利潤”。

  也就是說,跟誰學針對蘋果用戶的支付費用會上升,而Android(安卓)用戶將保持不變。

  根據跟誰學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凈收入為3.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3.4%;凈利潤為1637萬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凈虧損41萬元人民幣。

  作為一家盈利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漲勢喜人,而為“維持利潤”,跟誰學采用了對蘋果用戶提價。

  對于在線教育公司而言,接入蘋果IAP支付,就需要在用戶體驗和利潤中間取得平衡。

  在線教育機構如何拆解“蘋果稅”難題

  實際上,面對“蘋果稅”,不同的公司應對策略不同。

  1)接入蘋果IAP,30%費用自己承擔或者轉接給用戶

  有的機構會自己承擔蘋果30%費用,iOS和Android同等價格保持一致;也有機構是像跟誰學一樣,30%費用蘋果用戶自己承擔,iOS和Android價格不同,iOS會略高一些。

  2)不設APP端支付入口,或者鼓勵跨平臺支付

  有開發(fā)者一開始就把付費接口放在了PC官網或者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小程序或者其他渠道,比如一些在線1對1公司是合同制,簽完合同就會確定支付渠道,不一定會把支付接口放在APP里面。

  也有公司會引導用戶通過PC官網、Android客戶端或移動官網進行購買,此次跟誰學在《方案》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多知網獲悉,大部分情況下,內容類的APP跨平臺支付都是被允許的。但是,也有開發(fā)者提到,跨平臺購買也具有不確定性。

  有在線教育機構表示:“公司APP最初允許用戶在Web端購買付費課程后在iOS端觀看,最后被App Store拒絕,蘋果說是因為不屬于內容范疇。”也就是說跨平臺支付有時候并不能成立,具體得看審核人員。

  3)打包賣“直播+教材”的方式

  有機構通過用“直播+教材”這種虛擬和實物捆綁的形式來解鎖IAP支付,這樣就不會被抽成了,但是熟悉蘋果規(guī)則的人士認為這種也需要蘋果公司去判斷。

  4)用引導方式或者技術手段繞過IAP

  也有機構會想辦法繞過IAP,比如引導用戶到用戶群掃碼支付;引導用戶在微信公眾號內獲取客服幫助,從而讓用戶用微信充值。

  還有的機構希望利用技術手段逃避IAP,比如通過后臺開關控制在某些時間開啟第三方支付……

  但是,擦邊球的行為一旦被發(fā)現將會被下架,有的甚至會被拉入黑名單,永久下架。這關乎教育機構的生存問題。如果被短暫下架,還需要重新審核,這也需要時間,或將錯過用戶增長周期。

  看到蘋果公司對在線教育機構和醫(yī)療企業(yè)出手,有業(yè)內人士預測,未來App Store的審核將會日趨嚴格,不合規(guī)的APP被下架的案例將會增多。

  各種繞開IAP的手段沒有一個萬全之策,老老實實向蘋果公司交稅最保險。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機構的利潤可能會受到影響,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在感嘆:“創(chuàng)業(yè)維艱,在線教育創(chuàng)業(yè)公司尤其如此。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